•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可再生能源就業逆勢上漲 太陽能光伏產業居首

    星之球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2016-06-06 我要評論(0 )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發布最新報告《可再生能源和就業2016年年度綜述》,稱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數已超過810萬人,比去年上升5%。其中...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發布最新報告《可再生能源和就業——2016年年度綜述》,稱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數已超過810萬人,比去年上升5%。其中,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數達350萬人,居各國之首。
     
      “可再生能源就業持續增長,與整個能源產業的趨勢恰恰相反,因此具有重要意義。”IRENA總干事阿彌(AdnanZ.Amin)表示,“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不斷下降以及有利的政策框架等因素都推動了就業上升。由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商業理由日益充分,而且各國紛紛開展行動努力實現巴黎達成的氣候目標,我們預期這種趨勢還將繼續。”
     
      中巴美印日德領跑
     
      上述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總量有所上升,而整個能源產業卻出現下降。譬如美國的可再生能源就業上升了6%,而油氣行業就業減少了18%。
     

     
    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數概況(資料來源:IRENA報告)
     
     
     
      在美國,純煤炭生產企業前景十分暗淡。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道瓊斯煤炭指數已在過去4年下降了約97%。由于美國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緊縮,加上崩潰的煤炭價格已經導致出口煤炭無利可圖,諸多煤炭企業在美國紛紛破產。
     
      在 2016年1月,美國第二大煤炭企業ArchCoal就申請破產保護,其理由是市場需求減少和環境監管增強。這也是2012年以來第49個煤炭公司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隨后4月13日,美國最大煤企博地能源(Peabody)申請破產保護,成為了2012年來第50家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煤企。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全球各國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的各種政策促進。上述報告亦指出,利好的政策框架依然是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的主要因素:印度和巴西舉行國家和州級拍賣、美國采取稅收優惠、亞洲實施有力政策都促進了該行業的就業增長。
     
      具體而言,2015年,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數最多的國家包括中國、巴西、美國、印度、日本和德國。
     
      由于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美國可再生能源就業人數上升了6%。太陽能業就業人數增長了22%,是美國經濟總體就業增長速度的12倍,并超過了油氣行業的就業人口。風能就業人數也上升了21%。
     
      巴西則成為了生物燃料和水電行業的雇傭大國。日本近年來太陽能光伏出現顯著增長,2014年該行業就業人數增加了28%。印度則計劃在太陽能和風能市場開展重大活動,將宏偉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轉化為具體政策框架。德國則依然是可再生能源就業人數最多的歐盟國家,就業人數幾乎相當于法國、英國、意大利三國之和。
     
      太陽能光伏產業居首
     
      前述報告顯示,太陽能光伏產業依然是全球就業人數最多的可再生能源行業,總就業人口達280萬人,其中涉及工種包括制造業、安裝、運行和維護等等。日本和美國該行業就業均出現增長,中國保持穩定,歐盟則出現下降。
     


     

     
     
    可再生能源行業細分領域就業人數概覽(資料來源:IRENA報告)
     
     
     
      其次是液體生物燃料行業,全球就業人數為170萬人。排名第三的是風能,由于中國、美國和德國風電機組的強勁增長,全球風能就業增長了5%,達到110萬人。僅在美國,風能就業就上升了21%。
     
      離岸風電就業人數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英國、德國和丹麥。總體而言,由于經濟增長疲軟,歐盟的就業人數連續四年下跌,根據獲得的最新數據,2014年就業量下跌3%,降到117萬人。
     
      “隨著能源轉型不斷加速,可再生能源就業將保持強勁增長。”阿彌表示,到2030年,全球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將翻一番,屆時將在全球新增2400萬個就業,同時也將滿足實現全球氣候和發展目標的條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可再生能源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