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能源環境新聞
困難重重,太陽能汽車發展任重道遠
星之球科技 來源:傳動網2016-07-24
我要評論(0 )
報道稱,漢能7月初發布旗下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并宣布未來2-3年內將實現量產上市。據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太陽能汽車事業部CEO高衛民透露,未來3年內,漢能將通過技...
報道稱,漢能7月初發布旗下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并宣布未來2-3年內將實現量產上市。據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太陽能汽車事業部CEO高衛民透露,未來3年內,漢能將通過技術突破以及規模生產來降低太陽能汽車的成本,漢能的目標是打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太陽能汽車。
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是全球大型的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漢能進軍汽車領域已是嘩然一片,如今許下重大承諾,更是非議不少。大部分人對于漢能的舉措表示置疑,太陽能汽車發展尚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漢能此番定下的目標能否實現呢?
不得不說,漢能站在了行業發展的前端,勇于開拓新的渠道和市場并敢于挑戰,這值得人們為之喝彩。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
技術是硬傷
漢能的優勢在太陽能電池技術而非太陽能汽車制造,在2日發布會上展出的四款太陽能汽車,據說都是由德國廠商制造再運回國內的。不過漢能表示自己正“得勢”,并不斷傳達出對自身技術的信心。
作為汽車行業的“門外漢”,漢能即使獲取了生產資質,汽車制造工藝的復雜性仍不容低估,尤其是想要研發出廣受認可的太陽能汽車,涉及了機械、動力、新科技等諸多工藝,綜合這些技術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它必須經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優化。同時,生產資質的審查十分有難度,具體包括研發能力、試驗試制能力、生產及產品一致性能力、售后保障能力、社會責任等內容。
眾所周知,研發和量產是兩回事。即使漢能的太陽能汽車真的打造成功,產能上也存在潛在風險。新能源汽車行業巨頭特斯拉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沒能實現交付量目標。
光照不穩定
太陽能汽車靠光照獲取電能,從而支撐汽車運行和使用。但許多自然和人為因素下,陽光并非觸手可得。許多地區并非長年光照強烈,陽光明媚。如果天氣不好導致光線不足怎么辦?若接連幾日的大暴雨(如前段時間因臺風登陸發生的洪災)或南方持續天陰有雨的梅雨天怎么辦?如果沒有太陽能供給,那么太陽能汽車使用則陷入僵局。
太陽能汽車的優勢就是停車時接觸陽光就可充電。但這要求車主必須總是將汽車停在烈日之下,與大量停車場建于室內與地下的現狀不符,也與汽車養護的觀念不符。那么問題來了:汽車要停在哪里接受陽光的沐浴才合適呢?
市場化難實現
漢能表示“三年即可實現量產”,在小編看來,太陽能真正成為汽車能源,量產化和市場化還存在各種挑戰。
成本過高就使得量產與市場化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只有技術極其成熟而帶來成本大幅下降后,太陽能汽車的商品化才會變為可能。目前,按太陽能技術取得的進展來劃分,太陽能能源當前仍還處于科研的初期階段,漢能的太陽能汽車技術還遠未達到成熟期。
“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的車”是漢能未來太陽能汽車發展的目標,但據漢能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不同配置與車型會在50至70萬一輛,不算政府補貼的話”,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相當有難度的,相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太陽能汽車也只是“土豪”們的專屬名詞。
可以看到,太陽能汽車發展之路還有很長,而漢能的量產化目標也是任重道遠。未來太陽能汽車的發展將會如何,也許只有時間才會給我們答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