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醫療激光新聞
聽障者的福音!3D Systems打印微型中耳假體
星之球科技 來源:3D Systems2016-07-25
我要評論(0 )
3D打印制造假體來代替肢體的新聞屢見報端。這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當結合了3D掃描,可以讓設計者根據每個病人獨特的身體需求來制作出特制的假體。
3D打印制造假體來代替肢體的新聞屢見報端。這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當結合了3D掃描,可以讓設計者根據每個病人獨特的身體需求來制作出特制的假體。
Potomac Photonics公司是微制造領域的專家,他們的團隊發現使用ProJet 3500打印機來得到更多獨特的3D打印的微型可植入假體。在一個最近的案例中,他們被要求制作有微型元素的中耳產品來幫助研發耳硬化癥可使用的假體。
ProJet 3500使用多噴嘴打印技術來制作堅固耐用的高品質塑料零件,并且層厚的精確度達到32微米。簡潔智能的平臺極易使用,并且可供選擇的材料非常廣泛,包括類似ABS的塑料;透明色材料;藍色和黑色材料;高強度,高靈活性和堅固的塑料。這對于高精度的模型和各種類別尺寸的的零件,包括汽車制造,航空宇宙和醫療裝置是非常有幫助的。
根據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AAO-HNS)所述,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本質上是動態的。聲波的震動通過耳膜轉移到中耳的三個微型小骨頭里。這個骨頭通常被稱作鐙骨,用來幫助內耳液流動,開啟聽力的感知過程。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關于失聰和其他溝通障礙癥的學會,闡釋了耳硬化癥是一個人體組織不正常的硬化。在新的骨組織進行終身重建時,偶爾會有異常的骨“重塑”發生。如果異常的骨重塑發生在鐙骨周圍,這個骨重塑就會堆積在鐙骨周圍,這會導致正常聽力需要發生的震動被限制。
AAO-HNS推測世界上約10%的成人白人被耳硬化癥所困擾,NIH估計美國大概有3百萬的案例。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助聽器材只能用于輕型患者,大多數人被診斷出來是在他們20多歲時,所以這對他們來說變成了終身的問題。因此嘗試研發解決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莫妮卡•克瓦查是位于波蘭的華沙技術大學微粒子和光電學會的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小窗鐙骨技術,帶領她的團隊研發新的鐙骨假體。“憑直覺”,莫妮卡解釋道:“似乎對我來說,3D打印會是制作第一個模型的最佳技術。我們需要第一個模型來做實驗驗證,驗證這個裝置的結構是不是設計良好的。我們可以檢查這個裝置的機械操作。然而,如果我們發現確實需要修改這個裝置結構,我們也僅僅需要在CAD設計階段來修改,非常簡便。”
莫妮卡已經嘗試了另一種3D打印但是它不能夠滿足鐙骨設計的嚴苛需求。使用3D Systems公司的ProJet 3500高分辨率3D打印機,Potomac Photonics公司能夠得到非常微型的,結構精確,誤差值非常小的裝置。
鑒于這個零件的尺寸非常小,一旦這個鐙骨的設計被證明是可以使用的,3D打印的成品就可能是可行的且非常經濟的。同時,Potomac Photonics會繼續與莫妮卡協作來制作出微型的3D打印解決方案,毫不夸張的說,未來他們可能會讓耳硬化癥患者重新聽到音樂。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