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智能制造”作為當下最熱的詞匯,自然而然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2015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表示,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于智能制造何等重視。
然而,一說起“智能制造”,大多數人的反應便是“機器人代替人工”,真的是這樣嗎?“智能制造”真的等于“機器代人”么?
如何理解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根據《中國制造2025》,我國將大體分“三步走”、用3個10年左右時間,最終躋身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在此過程中,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推廣“智能制造”,做大“互聯網+”模式,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
制造業正重新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面對各國的戰略舉措和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的重大調整,中國也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首先,“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發展的最新形態。其正在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新趨勢。可以說,“智能制造”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集成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的先進制造系統,是集成制造、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等多種先進制造系統和模式的綜合。
其次,市場需求是先進制造發展的根本動力。目前,單一的制造業發展戰略已經讓位于綜合性的制造服務戰略,先進制造系統必須在時間、質量、成本、服務和環境等幾個方面同時能夠滿足市場和社會需求,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就對制造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動力。
再者,技術進步是先進制造發展的關鍵因素。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的數控機床,到60年代開始出現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數控、計算機輔助制造,到70年代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制造業沿著一條信息化程度不斷深化的路徑快速發展,到目前已經發展到借助計算機仿真技術的虛擬制造和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階段。
最后,組織方式創新是先進制造發展的靈魂。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工業社會階段,制造系統和模式是剛性的大批量生產,流水線和泰勒工作制得到廣泛的應用。到了20世紀后半葉,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迫使工業制造向多品種、小批量、縮短生產周期方向演進,剛性制造模式逐漸被柔性制造模式所替代,與之對應的生產組織也由金字塔式的科層管理向扁平化、矩陣式管理的方向演變。
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其實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能夠代替人進行各種智能活動,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將制造自動化的概念進一步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是從產品設計、生產、加工、銷售等全部周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體現。
“智能制造”并非“機器代人”
顯然,智能制造的核心并不是機器人。其本質是把制造過程中的黑盒子打開,把看不見的東西透明化,真正實現生產設備互聯互通,從消費需求到產品創新的數字化智能化。
在今年年初海爾集團就主動向外界開放其互聯工廠,并打造為“透明工廠”,讓消費者可以隨時了解和觀察海爾每一臺家電的生產制造過程。
智能制造成為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標志性符號,而作為輕工業重要領域之一,家電行業早已在整個制造產業中脫穎而出,搭上了智能制造這班“快車”。
對所有家電企業來說,智能制造應該理解為一種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化三化深度融合的過程。要實現智能制造,就要打破以往的傳統觀念,用創新思維進行管理,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為了機器換人,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甚至可能會把好企業給拖垮。
“人發揮人的優勢,機器人發揮機器人的優勢,共同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機器取代人類。”今年6月在浙江余姚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來自海內外數十位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專家與百余位業界人士達成共識:人機融合,將是機器人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以長安福特為案例: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上,不到一分鐘就可以有一輛車下線;而且同一生產線上可以生產6種不同車型,每一車型的切換僅需18秒。“但這還不是人機融合,因為機器跟人還是完全分開的。”他話鋒一轉,未來人機交互、融合,才能實現物與人通過技術服務有機連接,從“中國制造”跨進“中國智造”。
在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通過機器與人的合作,去延伸和取代部分生產過程中的腦力勞動。簡單來說,智能制造和機器人之間的關系就是機器人屬于智能制造的范圍,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智能設備,但智能制造卻不完全包括機器人。
當前機器人的主要差距在于靈活性和智能,尤其是智能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要想機器人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那么必須要讓機器人意識到人類的存在,能夠跟人共同生存。這就要求機器人的辨識、認知能力能夠大幅度提高,機器人變成社會的一部分,人機融合時代就真正到來了。
所以,“智能制造”與“機器代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只是一味地利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便自認為邁步走進了“智能制造”行列,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只有真正理解智能制造的含義,同時積極促進智能制造改革措施的落地,才能立足市場,搶占先機,引領行業智能化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