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能源環境新聞
光伏產業頑疾待解:棄光率居高不下 電站建設“大躍進”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華網2016-08-24
我要評論(0 )
雖然我國已是光伏產業生產和應用的雙料冠軍,但棄光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國光伏產業待解的難題。
雖然我國已是光伏產業生產和應用的雙料冠軍,但棄光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國光伏產業待解的難題。今年上半年,光伏電站建設仍在搶裝,裝機容量爆發式增長。專家認為,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大下游消納壓力,倘若不加以引導紓解,棄光問題或愈加嚴峻。
西北地區是我國集中式光伏電站布局的重地,也是棄光的“重災區”。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甘肅棄光率達31%,新疆棄光率達26%。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的棄光問題更加嚴峻,棄光電量達到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其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4%和32.1%。今年一季度,新疆棄光率甚至一度達到52%。
正信光電集團總裁王迎春表示,西部地區土地資源、日照資源豐富,適合光伏電站建設。但當地工業基礎薄弱,消納能力有限,再加上當地傳統火電機組也比較多,電網等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就容易造成窩電現象,送不出去。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認為,受經濟轉型等因素影響,我國用電需求增長放緩。新增用電市場已無法支撐各類電源的快速增長。在市場總量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地區增加大用戶直購火電量,進一步擠占了新能源的市場空間。
此外,錢晶認為,我國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缺失也是釀成棄光、棄風的原因之一。我國僅在局部地區開展了風火發電權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等試點。由于缺乏常規電源提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火電企業普遍沒有為新能源調峰的積極性。
一邊是棄光率居高不下,另一邊光伏電站建設仍在“大躍進”式地高歌猛進。
進入2016年以來,由于6月30日是光伏行業補貼政策截止日,上半年國內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出現搶裝現象,大量新項目上馬。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14萬千瓦,已經接近去年上半年新增裝機容量的總和。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預計,今年上半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20吉瓦,比去年同期增長3倍以上。全年新增裝機或達到25至30吉瓦,甚至更多。
棄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難題。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電網企業(含電力調度機構)根據國家確定的上網標桿電價和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結合市場競爭機制,通過落實優先發電制度,在確保供電安全的前提下,全額收購規劃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不過,面對種種現實困難,棄光問題依然存在。
“需求大于供給,市場消納水平跟不上建設水平,棄光頑疾難解。”東方日升總裁王洪認為,應該減緩在棄光嚴重地區的投資建設,避免建立過多非專業電站、非高效發電項目;同時,開拓新市場,消耗企業不斷擴大的產能。
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表示,要破解棄光的難題,應該從造成棄光問題的根源入手。一方面,要鼓勵光伏地面電站產生的電能就地消納,鼓勵電力替代,“以電帶煤、以電帶油、以電帶氣”,消納電力的同時,還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增加跨區輸電能力,將富余電力輸送到其他地區。
一直以來,我國集中式光伏電站發展迅猛,而“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推進緩慢,也加重了市場消納的壓力。
蘇美達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芮春保認為,分布式光伏電站是一種非常適合在用戶側以及荷載中心附近建設的發電電源,可以優化和降低用戶電力使用成本,符合未來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綠色發展趨勢。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