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Micro LED——即將顛覆產業的新一代顯示技術

    來源:科技新報2016-09-23 我要評論(0 )   

    承接在傳統液晶(LCD)、OLED 后,Micro LED 被視為可能顛覆產業的新一代顯示技術,而在 Sony 于 2016 年 6 月端出 Micro LED 新作后,這項令業界耳目一新的消息,引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承接在傳統液晶(LCD)、OLED 后,Micro LED 被視為可能顛覆產業的新一代顯示技術,而在 Sony 于 2016 年 6 月端出 Micro LED 新作后,這項令業界耳目一新的消息,引起市場對 Micro LED 的討論熱潮,也掩蓋了先前關于 OLED 是否會取代 LCD 的聲浪,使市場對 Micro LED 的關注再度來到了鎂光燈下。
     
    Micro LED 為何被看好成為新一代顯示技術?

    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器(Micro LED Display) 為新一代的顯示技術,結構是微型化 LED 數組,也就是將 LED 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與數組化,使其體積約為目前主流 LED 大小的 1%,每一個畫素都能尋址、單獨驅動發光,將畫素點的距離由原本的毫米級降到微米級。
     
    承繼了 LED 的特性, Micro LED 優點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與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超省電、壽命較長、效率較高等,其功率消耗量約為 LCD 的 10%、OLED 的 50%。而與同樣是自發光顯示的 OLED 相較之下,亮度比其高 30 倍,且分辨率可達 1500 PPI(像素密度),相當于 Apple Watch 采用 OLED 面板達到 300 PPI 的 5 倍之多,另外,具有較佳的材料穩定性與無影像烙印也是優勢之一。
     
    (制圖:科技新報)
     
    蘋果與 Sony 搶先布局,瞄準兩種極端尺寸應用
     
    在 Micro LED 這塊還未開發完全的場域上,蘋果與 Sony 早已搶先插旗,但兩家公司對 Micro LED 的應用,分別在不同的消費電子層面上。
     
    蘋果專攻 Micro LED 的小尺寸應用,看上了 Micro LED 顯示技術公司 LuxVue Technology,于 2014 年 5 月收購 LuxVue,取得多項 Micro LED 專利技術,欲加快布局相關技術專利。當時蘋果這項收購引發了市場關注,認為蘋果可望在 Apple Watch 與 iPhone 上采用新一代的 Micro LED 技術,但因不愿過于依賴面板廠,于是轉而將 LuxVue 收歸麾下,以取得 Micro LED 領域的技術主導權。
     
    先前《科技新報》曾報導, LuxVue 已在 2015 年 11 月申請微型裝置穩定技術專利,該專利技術含一特殊穩定層(stabilization layer),可穩固承載基板上的微型裝置數組,如微型化 LED 裝置、微型芯片等,確保其在移轉(transfer)的過程中,能夠維持平穩狀態,這也是先前業界開發 Micro LED 所遭遇的瓶頸。而這項專利的曝光,顯示了 LuxVue 已跨過 Micro LED 最關鍵性的移轉技術門坎。
     
    至于 Sony,則是著眼于 Micro LED 的大屏幕。比蘋果早一步發表相關產品的 Sony,早在 2012 年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就推出「Crystal LED Display」,鳴響 Micro LED 消費電子應用的第一槍,今年 6 月更端出新作拼接顯示屏幕「CLEDIS(Crystal LED Integrated Structure)」,具備超高亮度、無縫拼接與顯示尺寸幾乎無界限等特性,使 CLEDIS 在戶外顯示時能不受環境光線的影響,帶來相當良好的視覺效果,Sony 更自信地宣稱要在 2017 年實現 CLEDIS 量產目標。
     
    各廠爭相跨過技術門坎,取得專利技術以領先他廠

    在這場 Micro LED 領域的誰與爭鋒中,臺灣不少大廠也已投入技術研發,包括半導體新創公司镎創(PlayNitride)、工研院、友達、群創、晶電。其他也在 Micro LED 爭戰行列的國際大廠包括 Sony、三星、樂金、日亞化學、夏普等,而從英國史崔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拆分出來的公司 mLED、美國德州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法國原子能署電子暨信息技術實驗室(Leti)、從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分拆出來的 X-celeprint 也都積極研發 Micro LED 技術。

    其中,創立于 2014 年的镎創,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相關技術,先前也發表了 PixeLED 專利顯示技術;LuxVue 與 X-celeprint 在移轉制程技術上領先他廠,且 X-celeprint 已取得 Micro-Transfer-Printing(μTP)技術的獨家授權;史崔克萊大學專注于 micro LED 的頭戴式顯示(head-mounted displays,HMD)相關應用;而法國 Leti 實驗室近期從智慧照明切入市場,預計在未來 2 至 3 年,將 Micro LED 重點放在抬頭顯示(heads-up displays,HUD)與頭戴式顯示上,最終目標則是在 10 年內,打入大尺寸顯示應用市場。
     
    (制圖:科技新報)

    從上述已投入技術研發的相關單位,就可看出未來 Micro LED 應用開發的大致雛形,如智能穿戴裝置、智能型手機、虛擬現實裝置與顯示屏幕等。若想了解更多 Micro LED 的相關應用,可參與 LEDinside 將在 9 月 30 日于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 LEDforum 2016 ,議程將針對 Micro LED 的材料、制造、系統整合到終端應用與市場,進行全面剖析,敬邀業界先進共襄盛舉,全方位掌握產業商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MicroLED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