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醫療激光新聞

    3D打印技術將有效治療頸椎結核病

    星之球科技 來源:南昌新聞網2016-10-10 我要評論(0 )   

    近日,來自新余市的李先生接受了省人民醫院骨科專家首創的3D打印頸椎前路雙側椎弓根螺釘固定的人工椎體手術,術后第三天,他就可以輕松站起來活動。

       近日,來自新余市的李先生接受了省人民醫院骨科專家首創的“3D打印頸椎前路雙側椎弓根螺釘固定的人工椎體手術”,術后第三天,他就可以輕松站起來活動。

    QQ瀏覽器截屏未命名
     
      今年42歲的李先生,幾個月前突然左側肩背痛并反復出現午后高熱的情況,在被家人送入當地醫院后,由于醫療條件有限,一直未查明病原。9月15日,李先生轉入江西省人民醫院,專家在對李先生進行會診后,根據磁共振及患者一系列表現,診斷為頸椎結核。
     
    QQ瀏覽器截屏未命名
     
      “磁共振顯示第五、第六位置的頸椎完全被炎癥侵蝕,同時,我們還發現該患者病變進展較快,椎管內膿腫已擠壓脊髓。”據主治醫師董謝平主任介紹,他們考慮到病變的頸椎椎體均只剩1/3尚未發生骨質破壞,但卻已被結核的炎癥所浸潤,原本全為松質骨的椎體無法對螺釘提供足夠的握持力。因此,必須將第五、第六位置的椎體全長切除,并將其兩端的椎間盤一并切除,用自體骨塊或鈦網可自體骨等填充缺損、支撐在第四椎體下緣和第七椎體上緣之間,另用鋼板固定第四到第七椎體前緣,并在椎體上各擰入兩枚約1.5cm長的鎖定螺釘。“這種長節段固定的初衷讓螺釘固定于較堅實的正常椎體上,但跨距過大的鋼板,其固定強度顯然不如短節段固定,固定節段越長,劣勢越明顯。”董主任說。
     
    QQ瀏覽器截屏未命名
     
      能否利用3D打印技術,設計并打印出一種利用頸椎椎弓根螺釘這種最堅強固定方式,僅進行第五、六兩節椎體之間融合的內固定物呢?省人民醫院的專家決定試一試,董主任應用近年異軍突起的高新科技——3D打印技術,立即繪制出設計草圖,僅用不足48小時,就設計并用金屬打印出了一款基于3D打印技術個體化定制的能經前路以雙側椎弓根釘固定的集人工椎體與鋼板于一體的新型植入物,同時設計并用尼龍打印出了引導精準鉆孔與病灶截骨的鉆孔導板和截骨導板,以保證具有軸線唯一、相互位置關系恒定的前路頸椎弓根釘道的人工椎體能按術前計劃精準槙入缺損的頸椎中,并被4枚椎弓根螺釘同時固定住。
     
      9月30日的晚上,李先生接受了第五、六頸椎結核僅行兩節頸椎相互融合的手術。“傳統手術方式為保證固定強度,不得不將第四與第五及第六與第七頸椎之間的椎間盤一并切除,再將第四至第七節頸椎全部融合為一體。創新術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頸椎的活動度,也降低了相鄰節段因應力集中所致退變的概率與風險。”董主任說。
     
      同時,董主任還告訴記者,該技術也開創了創傷、病變頸椎尚能保留其可作植骨床的上下終板時,為了盡量保留病人頸椎活動單元、減少融合范圍所作的“超短節段融合”之先河。手術前,他們還委托省級科技情報機構進行了查新檢索,初步認定該手術為世界首例。
     
      目前,李先生情況良好,沒有任何神經、血管、食道損傷的表現,各項指標平穩,正在接受進一步的術后康復治療。

    轉載請注明出處。

    3D打印醫療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