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建筑與光伏的融合需要一個過程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2016-11-16 我要評論(0 )   

    在光電建筑專家、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彤看來,建筑和光伏的真正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個過程。

           建筑,有著古老而悠久的歷史,幾千年的積淀,形成了因地制宜、風格迥異的藝術風格,代表著不同地區的獨特的歷史文明。
      光伏,一個新興產業,憑著技術的進步和創新迅速應用開來,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績。
      可是,當這兩者開始結合,對立和沖突也不期而來。
      在光電建筑專家、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彤看來,建筑和光伏的真正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個過程。
      “我一直建議,搞光伏的人一定要懂建筑,因為應用在建筑上,必然要懂建筑的基本規律,尤其是建筑的安全要求。”楊彤說,如果不按建筑的規則,隨意的把光伏系統建在建筑上,就會存在很多隱患。
      他認為,這是分布式光伏應用于建筑時存在問題較多的地方。因為光伏企業對建筑不了解,容易按光伏自身的行業特點而非建筑的角度去理解光伏與建筑的結合。
      而另一方面,在屋頂電站建成驗收時,電力部門也只管驗收接入方面,建設質量與施工則歸施工單位自己驗收。不像地面電站的驗收,基本上會按電力系統的規范體系來執行,包括電站的設計施工、運營、調試等。
      據楊彤介紹,在2013年11月1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 50300-2013)中,也把建筑工程節能分部工程、可再生能源子分部工程中的分項工程,放在了建筑節能工程項下的可再生能源子工程里,因此其地位很低,建筑行業對其也重視不足。
      不僅如此,在不少的分布式項目建設中,建筑和光伏雙方也都不太重視也不太了解對方的相關技術和規范。加上目前分布式光伏建筑應用的技術標準不夠完善,使得設計、施工、驗收的依據也不夠充分。
      “不過,現在比以前好多了。”楊彤說,“以前在和光伏行業溝通時,我們講的他們聽不懂,他們講的我們也聽不懂,就是典型的雞同鴨講。不過,慢慢的接觸多了,相互的了解多了,就越來越好了。”
      楊彤也表示,以前建筑設計師對光伏是有一些排斥的,因為每個建筑本來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加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光伏組件加在建筑上面要是真能做到錦上添花,那倒也是可以的。但某些光伏系統對建筑的效果卻是減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建筑的美感甚至功能,也怪不得設計師反感。
      楊彤認為,到現在為止,關于光伏建筑應用的標準還比較少,由于缺少規范市場的依據,也在一定程度給市場帶來了混亂。
      但他認為,更大的問題是,分布式光伏項目大多都規模較小,因而找不到專業的人來設計,因為幾乎沒有設計院會為了這樣一個很小的方向去專門申請設計資質,這也就成為了規范市場的一個難點。
      楊彤建議,光伏與建筑的結合,以后最好能提前在設計階段就設計進去,盡量減少在后期生硬的加上去。
      地方管理部門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2014年12月,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并實施《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核算標準》,要求民用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應與建筑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但從現實情況來,無論是光伏業,還是建筑業,對此顯然都還有一個接受過程。
      光伏與建筑要實現真正的融合,正如楊彤所言,還需要一個過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建筑光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