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中車宣布啟動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鐵路項目研發,將于2020年交付首臺樣車,并在山東建成一條高速磁浮試驗鐵路。
據人民日報報道,目前的京滬高鐵運行時速為300公里,京滬之間最快5小時到達。如果替換為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意味著京滬之間的鐵路旅行將只需花費2個半小時,與坐飛機幾乎無異。
磁浮技術是指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以直線電機驅動車輛,使列車克服重力懸浮或吸浮于軌道運行的一種技術。由于列車懸浮于軌道,不產生輪軌摩擦,只受空氣阻力影響,高速磁浮列車的時速是既有高鐵的2倍以上,與飛機差不多,因此被比喻為“貼地飛行”。
實際上,世界上首條商用高速磁浮線早在2003年已經在上海正式運行。這條30公里長的磁浮線路,將浦東機場與上海市區間的車程縮短至13分鐘,一度成為國人的熱門體驗項目。然而,磁浮線“燒錢”“噪音過大擾民”“電磁輻射損害人體”等不同聲音接踵而來。這些問題至今仍在某些網絡論壇熱議,難道磁浮要“卷土重來”了?
但此磁浮非彼磁浮。目前在中國規劃、興建的磁浮交通系統都屬于中低速磁浮系統,運行時速不超過100公里。日本東部開通的丘陵線、韓國仁川機場線也屬于這種城市軌交系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