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制造

    新能源車制造“一擁而入” 2020年產能近700萬

    星之球科技 來源:華夏時報2016-12-21 我要評論(0 )   

    12月11日,蔚來汽車新整車項目宣布落戶武漢,這是繼與江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后,蔚來汽車又一新“造車”項目落地。

    一直堅持代工生產的蔚來開始轉身建廠?
    12月11日,蔚來汽車新整車項目宣布落戶武漢,這是繼與江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后,蔚來汽車又一新“造車”項目落地。
    “此次投資的新能源產業園,有很多服務于上下游的公司,在這里大家預估的產能是20萬輛。不是我們自己打算在這里面建一個整車廠。”盡管蔚來汽車表示,該整車制造項目是蔚來汽車與其他汽車公司的合作項目,但在未來這卻是實實在在有望落地的整車產能。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按照目前各大企業發布的信息,有32家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產能布局,涉及投資總額達3110.58億元。如果這些工廠全部如期投產并實現產能完全釋放,到2020年總產能將達到696萬輛。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即便與此前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的2020年達到500萬輛相比也綽綽有余。而業界一直認為,2020年達到500萬輛的目標可望而不可及。
     
    一擁而入
    忽如一夜春風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建廠大業又熱絡起來。
    12月11日,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三方簽約,擬在東湖高新區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長江蔚來基金”,并在光谷投資不少于200億-300億元建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其中包括年產20萬輛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研發及標準檢測中心等,致力于打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
    蔚來汽車參與投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僅僅是新能源造車運動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蔚來、樂視、萬向、長江汽車等14家新進入的造車企業,共計將投資約1160億元用于新能源生產項目的建設。到2020年,如果這些產能全部釋放將產生249萬輛的年產能。對于上述新進入者,規劃車型全部為純電動車型。
    目前,生產資質仍是這些新進入企業最大的問題。早在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政策一出,給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進入者無限遐想。不過截至目前,拿到汽車生產資質的新進入者此前也為汽車相關領域的企業,如汽車零部件企業江蘇敏安。
    “互聯網企業造車能否建成、完善國內的新能源車產業園還有待觀察,而后關鍵在于能否真正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看來,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才是這批新進入者們最大的考驗。
    新進入的企業如此熱情,傳統汽車企業當然也不甘示弱。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淮、上汽等13家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已達416萬輛,涉及總投資高達1361.08億元。此外,包括福田汽車、南京金龍等5家商用車、客車生產企業亦有共計31萬輛的產能規劃,投資總額也有589.5億元。
    以上包括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包括乘用車、商用車等)、新進入汽車生產企業(包括汽車周邊企業、互聯網公司等)的產能總和,在2020年已逼近700萬輛。這其中,包括一汽、東風等由于尚未公布具體的新能源產能規劃數字,僅按照現有的產能做出統計。因此,全部本土企業2020年規劃產能的規模可能還將高于700萬輛。
     
    危機并存
    如此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個宏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
    早在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而在今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中,5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被再度提及。
    不過按照目前的進展來看,完成500萬輛目標仍有相當長的距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2.7萬輛,銷售4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0%和60.4%。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表示,中汽協對今年新能源汽車定的70萬銷售目標可能會進行調整,“樂觀來講,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可能會達到50萬輛。”
    “理性地說,我國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到快速發展期。”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認為,判斷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期應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包括基礎設施應該初步完善,充電難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建成較完善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由政策動力轉變為市場為主要動力,實現私人購買。但目前來看,上述條件都未完全具備。
    此外,即將過去的2016年也集中爆發出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少問題。如對騙補問題的核查、三元鋰電池暫停令、關于碳積分制度的討論、電池目錄的重審……風波過后,相關政策重新進行了修訂完善,總體來看對于新能源汽車鼓勵的方向并未改變。
    這其中既包括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也包括今年已經發布4期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而今年12月5日,中國也已正式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草案)》提交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委員會進行通報。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仍是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各個企業投資融資建廠的熱情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但一哄而上的產能建設必將使未來的競爭愈發慘烈,身處其中的企業在看到機會的同時也必須警惕風險同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