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他在能學習開車之前的年紀,就開始了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研發。
每當我們覺得一個產業的主要競爭者已經趨于某種穩態時,新的闖入者總能帶來更多的驚喜,一家坐標硅谷的激光雷達創業公司證明了這一點。
雷鋒網新智駕消息,當地時間本周二,硅谷一家名為Luminar的硅谷創業公司宣布,已研發出應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激光雷達(Lidar)產品,并準備今年開始量產。
Luminar成立于2012年,聯合創始人兼CEO Austin Russell今年22歲,他在能學習開車之前的年紀,就開始了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研發。在汽車制造商、供應商、創業公司和技術提供商等眾多玩家在自動駕駛市場酣戰時,Luminar長時間選擇了沉寂。
*Luminar聯合創始人兼CEO Austin Russell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Luminar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其位于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制造工廠,并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量產第一批激光雷達產品,數量預計達10000臺。
眾所周知,激光雷達因其光學檢測性能,被作為重要傳感器應用于自動駕駛的環境感知系統中。目前,業界對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的“存廢”意見并不統一,許多專家將激光雷達視為整個自動駕駛系統中的必要組件,同時與諸如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激光雷達的技術之爭剛剛引發了自動駕駛行業兩大巨頭對簿公堂。大概兩個月前,Waymo公開指控Uber通過收購其前自動駕駛工程師創辦的Otto公司,竊取Waymo的激光雷達關鍵技術和侵犯專利權。
Luminar CEO Austin Russell在公開采訪中表示,激光雷達的出現要比自動駕駛市場的起步早得多。因此這種硬件設備在適配自動駕駛車輛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視距和分辨率等指標上,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要求。
為了克服激光雷達的這種不足,Luminar研發出一種使用1550納米波長的激光雷達傳感器,據Russell所言,相比于目前市面上最優的激光雷達產品,其分辨率提高50倍,視距提高10倍。
這意味著,這款激光雷達產品能夠滿足車輛在更高車速下更好的環境感知性能。據Russell介紹,這正是目前激光雷達產品面臨的另一個重要挑戰,“它們無法在車速較高時同等效率地獲取環境信息”。因為在車輛高速運行的情況下,對障礙物的反應時間變得很短。
據Russel介紹,Luminar此次研發的激光雷達產品,能夠在車速達75英里/時(約合120公里/時)時有效進行物體識別。
再被問及合作的廠商時,Russell沒有具名透露,但他表示,將拿出100臺激光雷達產品為4家自動駕駛研發和制造公司進行測試使用。其合作伙伴包括技術公司和汽車制造商。
雷鋒網還了解到,Russell沒有透露其激光雷達產品的具體定價。他同時直言,與其過分在意激光雷達的降價問題,不如更加關注如何提升激光雷達的性能,使無人駕駛車對公眾而言真正物有所值。
“價格降下來,性能也會隨之折損”,Russell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