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醫療激光新聞
3D打印鈦及鈦合金在頜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7-06-30
我要評論(0 )
頜骨是顱面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系著面部外形的完整,承擔著咀嚼功能,與吞咽、語言、呼吸等功能密切相關。
頜骨是顱面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系著面部外形的完整,承擔著咀嚼功能,與吞咽、語言、呼吸等功能密切相關。頜骨修復體植入體內后,不僅受到周圍肌肉的牽拉作用,還要承擔咀嚼壓力,因此,該修復體要恢復患者個性化的外貌,還要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來保證其在體內的穩定和功能的行使,最好還能作為組織工程支架加載具有成骨潛能的細胞和促骨生長因子來實現頜骨再生。
鈦及鈦合金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低質量、耐腐蝕及良好的骨結合能力,在口腔頜面外科領域應用廣泛。鈦及鈦合金可以制作鈦板、鈦網、固位螺絲、人工假體等來修復頜面骨缺損。由于頜骨復雜的解剖結構和外形輪廓,傳統的工藝無法精確制備出和缺損區在形態、生物力學等特征完全相匹配并能完成義齒修復的鈦合金修復體,因此,在術后常常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導致修復失敗。3D打印技術具有完成復雜結構設計和比較精確、快速制作結構復雜的,尤其是在不僅外形結構復雜,而且內部結構同樣復雜的顱頜面骨缺損修復體的潛力和獨特的優勢。因此,在數字醫學影像學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協助下,3D打印鈦及鈦合金有望實現頜骨缺損個性化設計、制作和修復的目的。本文綜述了近些年3D打印鈦及鈦合金在頜骨缺損修復領域的相關研究。
1.3D打印鈦及鈦合金的優勢
1.1個性化設計和制作金屬
3D打印技術包括選擇性激光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選擇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選擇性電子束熔化(selective electron beam melting,EBM),是以電子束或者激光為能量源,通過計算機將零件的三維實體模型通過計算機分層處理,轉變為二維數據,然后通過3D打印設備,金屬粉末逐層熔融、堆積,完成實體制造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消耗的優勢。
依據CT等影像數據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軟件可以設計出與患者頜骨結構和外形相一致的修復體,還可以設計多孔/網狀等復雜的結構,通過金屬3D打印技術實現這些復雜修復體的制作,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頜骨的個性化修復。已有研究設計并采用SLM制作中空的純鈦下頜骨髁突,該髁突不僅質量輕,而且完全重塑了髁突的解剖外形,與患者的顳下頜關節相匹配。
Chen等設計和應用SLM制作了2種上頜切牙種植體,一種為根形種植體,另一種為根形螺紋種植體,結果證實3D打印能夠設計和制作具有高密度、高強度和高精度的根形種植體,根形螺紋種植體具有更好的應力分布,較低的微動和較好的初期穩定性。多孔或三維網狀等復雜精細的結構可以降低鈦及鈦合金修復體的質量,還為細胞和血管的長入、營養物質的輸送提供空間。但是,頜骨外形為不規則的曲面,三維網狀結構的設計并不容易,尤其是復雜網狀結構拓撲優化設計更是難點。初期下頜骨三維網狀組織工程支架建模研究顯示將3D打印技術與有限元拓撲優化相結合,能夠獲得理想的下頜骨網狀支架結構。
1.2 3D打印鈦及鈦合金的機械性能
作為骨組織修復體,鈦及鈦合金的機械性能與其植入體內后的穩定性、安全性與成骨能力密切相關。3D打印技術的工藝與金屬傳統方法如鑄造、鍛造、粉末冶金等不同,不同的制作工藝會影響鈦及鈦合金的組織結構,從而影響其機械性能。研究報道鍛造鈦合金的顯微組織結構主要是粗大的、板狀或針狀α相間雜部分β相,鑄造鈦合金為α造鈦相,SLM鈦合金為α’馬氏體混合α相,EBM鈦合金是均一的針狀α相,在晶界處有少量β相。SLS制作鈦金屬的楊氏模量為104GPa左右,接近鍛造鈦金屬。SLM制作的Ti-6Al-4V的極限拉伸強度和屈服應力于鍛造相似,優于EBM。
EBM的延展性優于鍛造、SLM和鑄造,SLM的延展性較差。EBM的硬度高于SLM和鍛造鈦合金,而SLM和鍛造鈦合金的硬度相似。作為頜骨組織修復體,疲勞強度是鈦合金修復體的一個重要性能。Joshi等報道垂直取向的EBM鈦合金的疲勞強度高于水平取向的鈦合金。經過熱等靜壓處理后,EBM制備的鈦合金的疲勞強度明顯提高,具有和鍛造鈦合金相似的疲勞強度性能。
總的來說,3D打印技術制備的鈦及鈦合金的機械性能與鍛造鈦合金相似,仍高于骨組織。多孔或網狀結構的設計可以降低鈦及鈦合金的機械性能,調整多孔或者三維網狀結構參數可以精確調控鈦合金的機械強度,使其與骨組織更匹配。但是,粉末冶金、發泡法、纖維燒結等多孔金屬方法無法實現此類設計的精確制作,而金屬3D打印技術可以按照設計精確制作出孔隙完全相互貫通的復雜的多孔或三維網狀結構。
3D打印制備的多孔鈦合金的剛度和抗壓強度隨著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EBM制備的孔隙率為61.5%的Ti6Al4V植入體,其抗壓強度為172MPa,彈性模量為3.1GPa,近似人骨組織。通過檢測3D打印三維網狀鈦合金支架的力學性能,證實三維網狀結構單元經過優化設計后的網狀鈦合金支架的生物力學性能可以滿足下頜骨修復的需求。但是,孔隙結構同樣會影響鈦合金的疲勞強度,有研究報道SLM制作多孔鈦合金的疲勞極限低于實心鈦合金。孔隙率不同的鈦合金,其抗疲勞強度也不同,但是,在低應力作用下,多孔鈦合金的抗疲勞強度相似。
因此,應該依據鈦及鈦合金修復體應用部位的力學要求,經過力學分析來設計應力分布更合理的修復體,通過3D打印技術來調整其機械性能,使其與骨組織相匹配,保證修復體在體內能夠穩定的行使功能,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
2.3D打印鈦及鈦合金在頜骨修復領域的實驗研究
有研究采用三維有限元對SLM打印的個性化純鈦髁突修復體的應力分布進行了分析,認為3D打印和有限元分析可以為顳下頜關節的修復重建的設計和制作提供更可靠的技術保證。Schouman等采用EBM制作了兩種不同剛度(高和低相差10倍)的多孔鈦金屬支架修復羊下頜骨18mm的節段性缺損,結果低剛度多孔支架內新骨長入量多于高剛度支架,認為通過調整3D打印多孔鈦支架的剛度可以改善骨組織的長入。但是,低剛度多孔鈦合金支架的固位螺絲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松動,這提示該支架的力學性能仍與下頜骨組織不相匹配。研究證實EBM制作的鈦合金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沒有影響,具有良好的細胞相容性,應用EBM制作的三維網狀鈦合金支架修復比格犬下頜骨缺損時,沒有引起機體的不良反應,成功修復了下頜骨缺損的連續性。該研究提示EBM制作的三維網狀鈦合金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該三維網狀支架有望作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應用于下頜骨缺損的修復。
3.3D打印鈦及鈦合金在頜骨修復領域的臨床研究
3D打印鈦及鈦合金修復體最終要應用于人體,其術中的可操作性、與骨缺損區的匹配性、植入后的修復效果、對機體有無不良作用、能否在體內長期穩定的存留及能否正常行使功能是我們所關注的。有研究報道依據患者的術前CT及其修復意愿,通過CAD軟件和3D打印設備制作了厚度為0.6mm的鈦網,加載自體骨顆粒和Bio-Oss來修復上頜萎縮的牙槽骨。該鈦網僅靠自身固位,未采用其它固位方式。術后8個月,牙槽嵴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寬度分別增加了2.57mm和3.41mm,取出鈦網后行種植體植入,咬合功能恢復良好。Shan等應用鏡像技術和3D打印設備制作了厚度為1mm的鈦網,復合自體腓骨修復了因腫瘤切除導致的2例Ⅲ型和Ⅴ型上頜骨缺損,2例下頜骨頦部缺損,所有患者術后愈合良好,未出現并發癥,面部的外形輪廓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復。
由于成品鈦網的外形無法與患者的頜骨外形完全一致,在術中常需要預彎,而鈦網的預彎操作較難,另外,經過反復調整的鈦網容易疲勞,導致斷裂,最終使得修復失敗。3D打印個性化的鈦網與患者缺損區相一致,術中易操作,而且術后的外形修復效果好,在頜骨修復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研究依據患者的CT,鏡像技術、CAD和EBM打印設備設計和制作了個性化的純鈦導板、重建鈦板和附帶承重板的鈦網,修復4例下頜骨缺失的患者。個性化導板用于在術中指導切除頜骨,重建鈦板和鈦網用于固定血管化的腓骨或游離自體骨來修復缺損,結果證明3D打印鈦修復體在術中的操作和匹配性較好,節約了手術時間,但是,3D打印鈦金屬需要的成本較高。
Suska等報道1例3D打印技術制作鈦合金修復體修復節段性下頜骨缺損。患者因腫瘤切除左側下頜骨體及下頜角,通過CAD軟件設計,3D打印制作了厚0.8mm的個性化鈦合金假體,體積約12 cm3,重53克,在假體與宿主骨斷端結合的部位設計為多孔結構以促進骨長入,增加假體的固位力。術后6個月,患者外形輪廓恢復較好,精神狀態良好。
4.總結與展望
由于頜面骨組織的解剖形態和結構較為復雜,鈦合金個性化修復體的設計和制作極為重要,而傳統工藝的制作不僅精度很難達到要求,而且制作過程既費時間又耗費材料。3D打印技術無需模具,精度較高,制作過程省時、省料。數字化醫學、計算機軟件和3D打印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望實現頜面骨缺損修復體的個性化設計、制作和修復。這些技術為頜骨缺損修復的術中操作和術后效果的分析提供了極大地便利。減少了患者的就診次數,有助于口腔頜面外科的醫生與患者的溝通,改善了頜骨修復的效果。但是,金屬3D打印技術尚不完美,3D打印過程中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金屬的性能,多孔或者三維網狀結構的打印精度和設計會有一些偏差,有時甚至打印不完整。
研究發現3D打印的多孔鈦合金的微結構會出現一些小的缺陷,比如銳角,容易造成應力集中,導致裂紋形成,降低鈦合金的抗疲勞強度。金屬材料的成分、打印參數、后處理方式、結構設計均會影響3D打印金屬修復體的性能,關于3D打印技術制備鈦及鈦合金頜骨修復體的生物學性能和力學性能的研究還較少,如表面性能的改善和機械性能的調整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目前,在國內外已能成熟應用金屬3D打印技術進行制備個性化頜骨鈦植入物,但作為頜骨植入物的動物學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還很少。2015年8月,國內首例金屬3D打印髖臼杯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批準。2016年5月6日,國內首例個性化金屬3D打印椎體植入物又獲得了CFDA的批準。但是,至今還未有金屬3D打印頜骨個性化修復體準入。因此,金屬3D打印個性化頜骨植入物仍需進一步的動物學驗證、臨床觀察以及嚴格的注冊評審后才可以應用于臨床。隨著3D打印技術和相關設備的發展,3D打印鈦及鈦合金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3D打印鈦及鈦合金在頜骨修復領域的應用極具前景。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