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工業制造

    “中國制造2025”提速 數控機床成重點領域

    星之球科技 來源:國際金屬加工網2017-07-16 我要評論(0 )   

    據悉,中國制造2025規劃意見已經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正式文件將會以國務院發文的形式公之于眾。我國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

     據悉,“中國制造2025”規劃意見已經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正式文件將會以國務院發文的形式公之于眾。我國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據悉,這份規劃將涉及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農業機械裝備等十大領域。
     
    規劃將定路線圖時間表
     
    自《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后,這個概念迅速火熱起來。在過去一個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不止一次提到過“中國制造2025”。
     
    近期在福建調研時,李克強還表示,中國經濟要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必須邁向中高端,須加速推進“中國制造2025”。得知泉州已率先制定實施細則,他鼓勵當地企業要走在全國前列。
     
    相關規劃已經基本制定完畢。“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他介紹說,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但中國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
     
    苗圩說,我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就是‘三步走’**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希望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中國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數控機床成為重點領域
     
    4月21日,由中國工程院舉辦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一期總結暨二期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制造2025”的詳細內容和成果也在啟動會上揭曉。“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表示,中國制造業與美國、日本、德國的制造業相比,差距主要表現在全員勞動生產率低、產品增加值率低、創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
     
    據世界銀行統計,201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3306.8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占比超過了20%;然而,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1.5%,遠低于工業發達國家35%的平均值。
     
    朱高峰解釋說,這說明中國制造業大多處于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低。比如一部售價數百美元的蘋果手機,中國廠家能賺到的錢可能只有幾美元。另外,中國制造業很多也是高耗能的產業,比如鋼鐵、水泥,帶來很多問題,資源消耗、環境問題,附加值不高的問題。
     
    數控機床領域將是規劃的重點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表示,“大而不強”是中國制造業的現實。以數控機床為例,我國中低端數控機床產量大,但80%的高端數控機床要進口。“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是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結果,已成為各國占領制造技術制高點的重點領域,成為我國制造業由‘大’到‘大而強’的強大驅動力量。”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介紹。
     
    中國制造綠色轉型升級
     
    周濟說,智能制造貫穿在產品創新、制造技術創新和產業模式創新的各個方面,成為“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周濟表示,根據“中國制造2025”,中國未來十年將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實現中國制造業的綠色轉型升級。
     
    瞄準這些,也是因為世界制造業發展新趨勢給中國帶來的壓力。新近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藍皮書》中稱,隨著新一輪科技浪潮引發生產要素使用方式的結構性轉變和產出效率的指數級,全球制造業實現了從產業鏈到價值鏈的資源配置模式升級和生產組織形式創新,從而改變了既有的全球制造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格局。
     
    該書稱,新興經濟體所具有的土地、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在全球化和工業化的推動下,逐漸喪失其優勢地位,而發達經濟體所具有的技術、設備、人才等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恰恰開始釋放巨大的能量。
    美國波士頓公司在2014年發布的《成本競爭力指數報告》指出,“到2015年,美國的制造業成本僅比中國長三角地區高5%左右,未來的全球制造業分工格局將逐步進行調整”。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