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布,四部分定義大健康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2017-07-22 我要評論(0 )   

    2025 年前初步建立 AI 法律、倫理和政策體系文件在計劃的三步走戰略規劃中的第二步指出,到 2025 年,國家要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

     
     
    2025 年前初步建立 AI 法律、倫理和政策體系
    文件在計劃的三步走戰略規劃中的第二步指出,到 2025 年,國家要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第三步中指出到 2030 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政策體系。
     
    這個信息對于法律還是一片“空白”的醫療人工智能領域來說,意義深遠。由于醫療人工智能是新型產業,它不可能像傳統醫療器械那樣走審批流程,即使是拿去申報,鑒于醫療的嚴謹性,監管人員也會更加慎重。
     
    但是人工智能是快速發展的行業,有些產品是以 3 - 7 天為周期迭代更新的,我們拿第一代產品去申報的時候,一年下來產品迭代幾十次了,認證還沒有下來。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 FDA 在 2017 年 5 月份正式組建一個專門致力于數字化醫療和 AI 技術審評的新部門,該部門包括 13 名軟件工程師和開發人員、AI 技術和云計算專家等。
     
    該部門的任務是為 FDA 準備好規范和標準,開始審評越來越多涌入 FDA 大門的 AI 產品和有機器學習功能的醫健設備、器械或醫用軟件等。他們將重新規劃智能醫療機器人、有機器學習特質的醫療設備應當采用哪種途徑監管和審批。
     
    另外,作為醫療人工智能的基礎——醫療大數據目前還沒有健全的法律來規范。數據的歸屬權、使用權、醫療數據的隱私標準、數據安全性、責任規范以及法律能否包容創新所犯的非惡的錯誤問題都沒有明確的法律指示。
     
    缺乏法律規范雖然可以讓醫療人工智能出現目前的繁榮景象,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發展下去并不一定是好事。如果 2025 年以前可以形成初步的法律規范,雖然有可能出現行業洗牌的情況,但是會促進醫療人工智能更加健全的發展。
     
    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系和關鍵共性技術體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國家會圍繞增加人工智能創新的源頭供給,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基礎平臺、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并以算法為核心,以數據和硬件為基礎,以提升感知識別、知識計算、認知推理、運動執行、人機交互能力為重點,形成開放兼容、穩定成熟的技術體系。
     
    同時建設布局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強化對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基礎支撐。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重點建設支持知識推理、概率統計、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范式的統一計算框架平臺,形成促進人工智能軟件、硬件和智能云之間相互協同的生態鏈。
     
    如果人工智能的技術層和基礎層能夠得到快速發展,那么醫療人工智能產品會更新發展的更快。
     
    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在人才建設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到了三點內容:
     
    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和團隊。重視復合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貫通人工智能理論、方法、技術、產品與應用等的縱向復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 +”經濟、社會、管理、標準、法律等的橫向復合型人才。
     
    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力度。統籌利用“千人計劃”等現有人才計劃,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人才特別是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工作。完善企業人力資本成本核算相關政策,激勵企業、科研機構引進人工智能人才。
     
    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增加人工智能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
     
    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內容,形成“人工智能 +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能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這一政策的落地將有利的改善我國人工智能人才匱乏的現狀。
     
    發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
    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到了兩點內容:
     
    智能醫療。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探索智慧醫院建設,開發人機協同的手術機器人、智能診療助手,研發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監測系統,研發人機協同臨床智能診療方案,實現智能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學科會診。
     
    基于人工智能開展大規模基因組識別、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等研究和新藥研發,推進醫藥監管智能化。加強流行病智能監測和防控。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了開發手術機器人、人機協同臨床智能診療方案、智能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學科會診。這對于目前國內大多數醫療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如推想科技、依圖科技、體素科技、Deepcare 是一個利好信號。
     
    但是基因組識別、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新藥研發等領域國內參與企業較少,目前還是充滿機會。
     
    智能健康和養老。加強群體智能健康管理,突破健康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研發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和家庭智能健康檢測監測設備,推動健康管理實現從點狀監測向連續監測、從短流程管理向長流程管理轉變。
     
    建設智能養老社區和機構,構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養老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老年人產品智能化和智能產品適老化,開發視聽輔助設備、物理輔助設備等智能家居養老設備,拓展老年人活動空間。開發面向老年人的移動社交和服務平臺、情感陪護助手,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從這條信息來看,人工智能涵蓋的范圍很廣,物聯網、健康大數據分析、智能硬件都屬于這個范疇。
     
    按照這個思路延伸到其他行業,三步走戰略規劃中提到:
    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1500 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
    到 2025 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4000 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5 萬億元。
    到 2030 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10 萬億元。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2017 年國內生產總值 74.4127 萬億元)。
     
    為了保障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還從組織領導、保障落實、試點示范、輿論引導四點提出了建議。希望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能夠按計劃落實,促進人工智能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人工智能基因組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