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半導體/PCB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從日韓臺獵挖人才是必由之路

    星之球科技 來源:和訊名家2017-08-10 我要評論(0 )   

     臺媒質疑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過于依賴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獵挖人才,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在從落后追趕

           臺媒質疑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過于依賴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獵挖人才,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在從落后追趕先進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從全球獵挖相關人才。
    中國制造業目前正處于爬升階段,在人工、土地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業升級也是必走之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依靠來料加工方式逐漸提升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已走過了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參與全球貿易競爭的階段,海關總署發布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高價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4.13萬億元,占出口總值57.2%。

           中國制造業目前正處于爬升階段,在人工、土地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業升級也是必走之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依靠來料加工方式逐漸提升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已走過了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參與全球貿易競爭的階段,海關總署發布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高價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4.13萬億元,占出口總值57.2%。
      中國制造業目前正處于爬升階段,在人工、土地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業升級也是必走之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依靠來料加工方式逐漸提升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已走過了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參與全球貿易競爭的階段,海關總署發布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高價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4.13萬億元,占出口總值57.2%。
      在中國制造實力不斷上升的時候,中國品牌開始走向全球市場,成為全球一大勢力。據美國《財富》雜志于上月發布的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顯示中國的上榜企業增加到了115家,創下新的紀錄。要支持中國品牌繼續發展壯大,發展自己的高端制造業就成為必然。
     
      正是基于此,2014年中國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希望推動國內的芯片產業發展,芯片是制造業的上游,被譽為國家的“工業糧食”,對中國制造業的重要性毋庸多疑。目前中國已在半導體制造、芯片設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中芯國際是全球第五大芯片代工廠,華為海思是全球第六大芯片設計企業,展訊是全球第十大芯片設計企業和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
     
      存儲芯片產業則是近兩年中國高度重視的產業之一,不過這幾乎是從零開始的產業,然而中國高端制造整體在迅速爬升之中無法等待存儲芯片產業逐步發展,在中國自身缺乏相關人才的情況下,引入外來人才是必需的,這可以幫助中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存儲芯片產業并縮短與國外的差距。
     
      當下的形勢對中國存儲芯片產業也有一個有利的條件,2012年日本存儲芯片企業爾必達破產、中國臺灣的存儲芯片產業在日韓的競爭下衰頹,其大量人才也需要尋找出路,中國在此時努力發展存儲芯片產業為這些人才提供了機會。
     
      引入外來人才幫助產業快速升級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例子,就是韓國三星的2014年量產的14nmFinFET工藝技術開發獲益于臺積電前研發專長梁孟松,在梁孟松的幫助下三星跳過20nm工藝直接開發14nmFinET工藝,并領先臺積電的16nmFinFET約半年時間量產。
     
      更早的例子是1990年代,韓國三星開始進入液晶面板行業,其也給予日本的相關人才以優厚待遇,甚至派出專機在周末接送這些人才從日本飛到韓國工作,然后再用專機送他們回到日本正常上班,當時日本正處于房地產泡沫破滅所導致的經濟低迷期,這些人才也愿意獲得額外的收入,在日本相關人才的幫助下三星的液晶面板技術突飛猛進,并在1990年代末超過日本企業成為全球第一大面板生產企業。
     
      在這樣的現實下,中國理應從全球吸納人才,以推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迅速升級,趕上世界的腳步,以幫助中國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取得進一步的成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技術半導體產業集成電路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