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于,即使是如硬幣般大小的小型化RI傳感器也比許多應用大。這也正是密西根大學團隊希望通過使用由光源激發(fā)的納米線的激光發(fā)射來改變的難題。該團隊在題為“基于半導體納米線激光器的折射率感測”的論文中,詳細描述了團隊進行的研究。
在該研究中,將直徑為204nm、長度為15μm的硫化鎘(CdS)線作為光學腔的核心設計(圖1)。納米線的高折射率使入射光在端面具有高反射率因子,并通過納米線進行引導。這種設置形成了法布里-伯羅空腔,當它被外部光源激發(fā)時,也會形成激光作用。這樣形成的激光波長取決于其周圍的折射率。通過測量激光輸出的波長,可以確定浸入納米線的液體的折射率。
制造過程使用了類似半導體的工藝,其中硫化鎘(CdS)納米線(折射率n = 2.67)生長在使用了化學氣相傳輸法的硅晶片襯底上。之后將納米線直接沉積在硅玻璃罩上,然后將其暴露于低壓等離子體中。這種等離子體處理是用來確保將納米線固定在玻璃表面,從而用于液體環(huán)境中的實驗。
在試驗中,將納米線浸入乙醇和甲苯的體積比為10:0、9:1、8:2和7:3的混合溶液中,相當于折射率分別為1.365、1.39、1.339和1.407。通過脈沖光學參量振蕩器(5納秒脈沖寬度,20赫茲重復頻率,479納米波長)對該納米線進行激發(fā)。然后使用焦點尺寸為60μm的50×物鏡對泵浦光束進行聚焦。圖2顯示了每個折射率的所得激光光譜,全部使用了4μJ/ mm 2的相同激發(fā)能量密度。
測試結果也表明波長效應同樣非常敏感。例如,當折射率從1.365增加到1.407時,出現(xiàn)了從504.35nm到505.23nm的明顯可測量的紅移現(xiàn)象。
基于激光峰值的0.22nm線寬和其他因素對數(shù)據(jù)的進一步分析顯示,該設計的總體品質(zhì)因數(shù)(FOM)為96。
該半導體納米線傳感器不僅是最近公布的使用諧振散射方法實現(xiàn)結果的24倍提升,而且其制造復雜度較低。它可以內(nèi)化到活細胞中,并感測各部分的折射率。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