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工業制造

    機器人應用向多領域滲透 影響到你的飯碗?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2017-08-29 我要評論(0 )   

    隨著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舉辦,機器人相關話題迅速升溫。那機器人可以給我們解決哪些問題,又帶來了哪些困擾,發展趨勢如何呢?

    隨著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舉辦,機器人相關話題迅速升溫。那機器人可以給我們解決哪些問題,又帶來了哪些困擾,發展趨勢如何呢?
     
    機器人應用向多領域滲透
     
    機器人對我們來說已經并不是一個特別陌生的領域,甚至你每天都在和家里面的掃地機器人、早教機器人等打交道,未來或更多。近日,由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類型愈加豐富,向各領域滲透。
     
    “由市場率先落地的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向情感機器人、陪護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超市機器人延伸,服務領域和對象不斷擴展。”報告指出。
     
    機器人應用在多領域已經落地,以物流機器人為例,公開資料顯示,亞馬遜、京東和沃爾瑪等已經開始使用。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Jeff Burnstein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表示,配貨中心如果使用了移動機器人的話,可以減少錯誤、加速材料的流動,也可以節約儲存的空間、改善整個路線的設計,如果是人的話,他們走來走去空間路線的設計沒有優化。
     
    機器人還有一個重要應用是進入人類達不到或者非常危險的地方進行作業。比如“核機器人”,據了解,在歐洲牛津附近的核聚變反應堆已經有機器人進去了。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秘書長徐曉蘭此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也表示,“某些領域,根本不適合人類工作,只能由機器人去做。”
     
    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應用的重要程度基本成為共識。英國工程技術學會主席Jeremy Watson說,過去這些年,在英國照顧老人的成本越來越高,甚至在老人最后兩年中,醫療領域的支出占到一生相關支出的80%。
     
    “而醫療機器人再加上一些諸如清洗的輔助功能,二十四小時監控老人的話,可讓他們的壽命更長,也能夠避免老人在家中摔倒出現骨折的情況。” Jeremy Watson說。
     
    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使用機器人。上述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預計達到29億美元,2020年將快速增長至69億美元,這幾年預計平均增速高達27.9%。2017年,全球醫療服務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專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16.2億美元、7.8億美元和5億美元。
     
    影響到你的飯碗?
     
    不得不說,機器人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但也給人們帶來一些擔憂。首先就是機器人安全問題。Jeff Burnstein說,目前協作機器人不是100%安全,這要看它手里抓的是什么,“如果手里是一個鋒利的刀具的話,也有可能造成危險。”
     
    另外,在機器人相關話題中,關于“機器人和人類搶飯碗”、“機器人影響就業”的話題熱度一直不減。徐曉蘭認為,機器人代工并不會影響就業,可以說不但不影響就業,還會讓人們的就業舞臺更廣闊,因為機器人的會帶來很多新崗位,“就此問題引發的外界擔心,主要是現在人才結構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Jeff Burnstein說,“對我們來說,這個問題不會很快消失,人們也會一直談論這個問題。但很多企業稱,自從引入了機器人之后,他們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減少工作人員。”
     
    相信看過《機器人總動員》的人都知道,里面展現的巨大機器人廢墟讓人震撼。沒錯,機器人還帶來一個問題是如何回收再利用。意大利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歐盟委員會顧問ReziaMolfino說,相信未來很多地方都用機器人,但循環經濟要求產品的維護再造再利用和回收,這在機器人業務上有難點,因為即使是相同類型的產品也存在巨大差異,有效范圍的保存狀態也千差萬別。
     
    引發倫理觀重塑?
     
    除了應用層面,機器人還帶了一些意識層面的變化。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著現實技術瓶頸和潛在倫理道德隱患的“雙重挑戰”,機器人很可能引發法律法規與道德倫理的重塑。
     
    ReziaMolfino說,目前歐盟在考慮機器人立法,自主機器人在未來可能會獲得電子人的身份,這樣的話他們也會有義務和權利了。據了解,類似的問題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到,早在今年2月份,比爾·蓋茨也曾說過,機器人也應該像人類一樣被征稅。ReziaMolfino透露,該問題歐盟也在考慮。
     
    對機器人的擔憂還有一方面就是他們是否會“自我覺醒”。科幻連續劇《西部世界》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龐大的科技樂園中,有著眾多擬真人的機器“接待員”,慢慢地,部分機器人出現“自我覺醒”,發現自己只是作為故事角色而存在,并且他們試圖擺脫樂園的控制。
     
    這樣的擔心或并非沒有道理。據國外媒體7月底報道,Facebook已經關閉了兩個人工智能,因為“它們似乎在以一種只有他們自己理解的奇怪語言互相聊天”。
     
    據報道,上述離奇的討論來自嘗試讓兩個人工智能談判,嘗試交換帽子,球和書籍,很快,疑似屬于他們自己的聊天內容出現了,可怕的是,事實上用這種奇怪的語言進行的一些談判最終成功地結束了他們的談判。
     
    趨勢: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或走俏
     
    說了這么多,那目前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到一個什么水平呢?未來發展趨勢又如何?先來看一組數據,上述報告指出,210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預計達到232億美元,2012至2017年平均增長率接近17%。其中工業機器人14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9億美元、特種機器人56億美元。
     
    不難發現工業機器人仍是目前機器人產業中的基石,但出現的一些新情況也值得思考。比如, Jeff Burnstein認為,協作機器人是未來一個趨勢,因為目前對工業機器人最大的質疑是因為它們特別復雜、成本很高,需要太多的工程師。
     
    “很多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不愿意用工業機器人,但他們對協作機器人非常感興趣,因為其成本更低,無需防護,也無需投資于更多的場地。” Jeff Burnstein說。
     
    另外,特種機器不斷催生出新興市場已經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相關研發力度和投入不斷加大。美國提出“機器人發展路線圖”,計劃將特種機器人列為未來15年重點發展方向;歐盟也計劃到2020年投入28億歐元,開發包括特種機器人在內的產品,并推向市場。
     
    作為特種機器人的一種,中新網記者在2017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上也發現,同2016年機器人博覽會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仿生機器人出現,比如仿生水母、仿生蜻蜓等。而且仿生類機器人用的技術更加復雜,跨學科聯系性較緊密。
     
    在上述博覽會上,設計生產一款和鰩魚外形相像的水下機器人的企業工作人員對中新網表示,該機器人最深可潛入水下30米,信號如何傳輸成為難點。盡管藍牙不能用、WiFi也不行,最終他們攻克相關難題,用新材料技術解決了。
     
    ReziaMolfino說,在機器人的發展中,設計必須要有創造性,跨學科的設計功不可沒,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從生物當中獲取靈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