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西村民簡陋的屋頂上,在湘西窮鄉僻靜的山地里,一排排智能光伏組件整齊地朝向太陽升起的地方,把貧困群眾變成“距離太陽最近的人”。源源不斷的太陽光,在帶來清潔能源的同時,還溫暖著貧困群眾的心,更照亮了全民共赴小康的路。而新華聯集團就是背后那個“種太陽”的使者。
近年來,作為中國民營50強企業,新華聯集團堅守實業,勇擔責任,扎根地方,27年“造福社會、報效國家”初心未改,通過科技創新手段,積極倡導并深度參與光伏扶貧,讓閑置的房頂和荒棄的山野變成農民增收的“黃金地”。給農民“種太陽”,一顆仁心,新華聯化身“太陽使者”,讓能量與溫暖飄蕩進每個老百姓的心坎里;為貧困“拔深根”,達濟天下,新華聯甘作“脫貧犁耙”,把擔當和奉獻鐫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上。
積極倡導,為精準扶貧開辟新路徑
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催生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春天,讓數以億計的農村人口成功甩掉貧困的帽子,闊步邁向“小康”的行列。如何打通“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11月視察湖南湘西時就明確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并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
在黨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引領與指導下,志存高遠的新華聯集團順勢而為,敢為人先,銳意開拓,積極投身光伏扶貧事業,意欲在精準扶貧這個嶄新的舞臺上大展拳腳。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依托自身光伏產業發展優勢,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向大會鄭重提交了《建議國家進一步支持利用光伏產業扶貧》的提案,建議國家從融資、模式、補貼、電網等方面完善光伏扶貧建設。
傅軍委員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暢談光伏扶貧項目開發建設情況。
正如傅軍委員所說,光伏扶貧是扶貧工作的新途徑,具有明顯的產業帶動作用,能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我國目前擁有的貧困人口,大部分為農村無勞動力的貧困戶,還有部分因為傳統經濟下滑、行業逐步萎縮所導致的工礦企業貧困人口。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無勞動力、無技術、無增加收入途徑。對他們實施精準扶貧,利用光伏產業創新手段,為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設備,通過發電增加收入,并且使他們連續25年受益。這種“造血式”的長效扶貧機制,能真正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地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真正增加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對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給貧困地區“造血”的同時,光伏扶貧還能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科研合作,促進節能減排,真正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提案一經提出,馬上受到國家能源局的高度重視,并成為國家能源局重點督辦的提案建議之一。在國家能源局承辦的2016年“兩會”重點督辦建議和重點督辦提案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對傅軍委員提交的光伏扶貧提案給予了正式答復,表示將充分吸納傅軍委員的建議,積極會同有關單位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和措施。
有熱切的倡導,更有積極的行動。與太陽同行,向貧困開戰,新華聯快速開啟了“太陽使者”的新征程。
熱心參與,為全面脫貧增添新活力
減貧脫困一直是一道世界難題,而讓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更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要使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使貧困縣全部摘帽,使區域性整體貧困徹底解決,既有賴于黨和政府的果敢決策和強力推動,也需要社會力量特別是大型企業的切實作為和攻堅拔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了迅速開創光伏扶貧的新局面,新華聯集團決定先行建設一個大型樣板工程,以點帶面,讓更多的人了解光伏扶貧、參與光伏扶貧。2016年6月,新華聯集團與山東省聊城市政府攜手共建的光伏扶貧示范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近3000萬元,其中新華聯集團捐資1000萬元,并在技術設備上優惠了近500萬元。
2016年11月,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數據顯示,該項目裝機總容量為2040KW,年發電量約265萬度,年收益達260萬元,使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城街道辦事處3個省級貧困村1年內實現脫貧,近800戶農戶受益,成為全國光伏扶貧的標桿工程。
鳥瞰山東省聊城市秦莊村,村民屋頂上的智能光伏組件十分壯觀。
光伏扶貧工程的快速落地,使當地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秦莊村的村口,兩邊寫著“發展光伏造福社會、厚植實業報效國家”的一座氣派大門讓人眼前一亮。走進村里,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因為他們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登上農戶家的屋頂,看到的又是一番震撼人心的景象。秦莊村總人口680人,259戶符合建設條件的農戶都在屋頂上安裝了3KW的薄膜光伏發電系統。村民們不用投入資金、不用采購運輸、不用考慮經營、不用每日勞作,每戶每年都能發電3600度左右,折合成收益約為3600元。而在新華聯不斷地技術攻關下,這樣的收益能持續25年之久。
50多歲的竇玉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在他的記憶中,秦莊村地少、面積小,是周圍有名的貧困村。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摘掉了貧困帽,腰桿也硬了。孩子在外打工,老人坐在家里就能領到“光伏養老金”,安心度晚年。他樂呵呵地對人說:“現在我們村可有名了,很多人來這里,尤其是這個光伏,來的人都要到屋頂看看,可羨慕我們了。”
竇玉嶺在擦拭自家房頂上的智能光伏組件。
68歲的李惠芳被村民譽為“偉大的母親”。10年前,正值壯年的兒子因為車禍變成了植物人,家里唯一的勞動力由此喪失。多年來,她一個人照料病榻上的兒子,有過無數次活不下去的念頭。然而,光伏扶貧讓她的生活有了新支持、新保障、新希望。在政府和企業的幫助下,李惠芳如今已蓋起了新房,房頂上是一排排智能光伏組件。她逢人就由衷地感慨:“這個政策真是好!”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里的環境也好了。據統計,該項目每年可節省標準煤約870噸、節省水資源約7800噸,并大量減少二氧化硫、粉塵、灰渣等污染物質的排放,既是一項造福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項發展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環保工程。
如今,秦莊村200多戶農戶的屋頂上都鋪滿了由新華聯集團生產并建設的薄膜光伏組件。往日曬麥子的閑置屋頂而今成為了“金罐罐”。這個3KW的小型發電站不斷吸收著陽光,每發1度電就為村民增加一份財富。新華聯光伏扶貧示范項目讓百姓的屋頂變成了金屋頂,更讓秦莊村成為了全國知名的光伏扶貧示范村。項目創造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村民25年的生活有了保障,吸引著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參觀者來訪,一炮打響了聊城在全國的扶貧品牌。
深入建設,為小康社會描繪新圖景
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具備光熱條件的地方實施光伏扶貧,建設村級光伏電站,通過收益形成村集體經濟,開展公益崗位扶貧、小型公益事業扶貧、獎勵扶助扶貧。這些都是解決深度扶貧的好辦法。”
光伏扶貧是一項方興未艾的偉大事業,也是一項浩大的民生工程。通過前期深耕細作,雖已在局部地區落地生根,但新華聯集團深知,光靠一己之力還是難以快速形成“萬紫千紅”的局面。唯有強強聯手、借勢發力,才能讓更多的窮鄉僻壤盡早盛開脫貧致富之花。
作為行之有效的精準扶貧方式,特別是有聊城光伏項目的巨大示范效應,新華聯集團的光伏扶貧建設工作很快贏得了各級政府的認可與合作。借助地方政府強大的扶貧之力,新華聯以聊城為圓點,迅速向四面出擊。不僅在山東,新華聯集團也很快把“太陽”帶到了湘西大地。
為了快速打造系列精品扶貧項目,新華聯集團不但先期墊付資金開展建設,還適時推出了“三優戰略”:一是優先發展扶貧項目。新華聯集團明確規定:只要是公司承建的扶貧項目,都必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優勢資源,予以重點保障和快速建設。目前,新華聯集團已開發建設光伏扶貧項目145個,占到總體光伏項目的70%以上。二是優惠提供扶貧設備。新華聯集團不惜壓縮自身盈利空間,以低于市場15%的優惠價格向扶貧項目供應光伏發電設備,力圖通過互利雙贏,讓政府的扶貧資金更大地發揮作用。三是優質建設扶貧工程。在為扶貧項目提供最優質產品的同時,新華聯集團還不斷研發新產品,以滿足因地制宜和提高發電效率的需要。比如公司先后研發的喜陽陽發電機分布式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村級光伏電站系統和特別適宜偏遠山區的光伏儲能發電系統、鋰電光伏組件路燈系統等,都得以廣泛應用,并獲得合作單位的一致好評。公司還提供最好的技術支持,為工程建設設定高標準,嚴格過程控制和竣工驗收,并制定完善的運營服務方案,確保每一個光伏扶貧項目零質量投訴、零安全事故和服務高滿意度。
本著為精準扶貧事業貢獻力量的初心,新華聯集團依托豐富的產業經驗和高度的責任感,不遺余力地助推地方政府開展光伏扶貧。
作為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光伏扶貧重點推薦企業,新華聯集團先后承建了湖南省委政研室重點光伏扶貧項目,湖南省懷化市辰溪、芷江、鶴城等地的29個村1744KW光伏扶貧項目,湖南郴州市蘇仙區和資興市的35個貧困村2172KW光伏扶貧項目等多個項目。
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錦濱鎮石碧村村級光伏電站系統。
坐在村委會的窗戶邊,遠遠地就能望到山野間的光伏電站。在湖南省辰溪縣錦濱鎮石碧村村主任楊華的眼里,這一排排智能光伏組件就是帶領全村人民脫貧的信心源。他說:“以前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窮得叮當響,很多幫扶只能是‘有心無力’。現在有了光伏發電的收入,再加上政府的補貼,我們修好了路,還做起了網上農產品銷售。村子和幾年前簡直是天壤之別。”
村集體的收入,讓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更加好走。石碧村46歲的村民孫忠余幼時腿腳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如今,村委會出資把水泥路修到他家門口,還幫助他蓋起了3間寬敞的平房。他指著門前地上剛收獲的稻谷說:“這也是他們(村委會)幫我收的。真的很感謝政府!”
為了創新光伏扶貧模式,新華聯集團并沒有把眼光只盯在鄉間山野,還大膽嘗試“以城帶鄉”,利用城市公共建筑屋頂“沉睡”的資源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比如新華聯首次利用聊城市市委辦公樓、市行政服務中心辦公樓和光岳賓館的樓頂,分別安裝上59.36KW、27.04KW和19.61KW的光伏扶貧電站,預計25年可發電310.92萬度,總收益將達到267萬元。以此推算,聊城市公共建筑屋頂共可容納裝機量200MW,年產生收益約2.3億元,能幫扶2.33萬個貧困人口實現長期增收脫貧。不難看出,“以城帶鄉”的新模式將會為光伏扶貧帶來無限廣闊的新前景。
除了山東和湖南,新華聯集團還把光伏扶貧的旗幟插到了河北阜城、河南濮陽等地,依托曾經滋養華夏5000年燦爛文明的陽光,經過方寸間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在電表數字的不斷跳動中,創造屬于中國人的脫貧攻堅新傳奇。
目前,新華聯集團已開發建設的145個光伏扶貧項目總裝機容量為8.86MW,每年總發電量達到1108萬度,每年總收益為1085萬元,惠及3000個貧困戶、8000個貧困人口。未來3-5年,新華聯集團計劃將光伏扶貧項目布局國內15個省、市、自治區,力爭開發建設扶貧項目2000個,總裝機量達到120MW,每年總發電量1.5億度,惠及近4萬個貧困戶、10萬個貧困人口。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放眼未來,光伏扶貧不僅是產業扶貧的中堅力量,更可與農業、旅游、地產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讓貧困農戶走上致富路。新華聯集團正加快光伏扶貧步伐,緊抓發展機遇,積極尋求與世界光伏產業巨頭合作,讓“光伏+”、田園綜合體等新模式、新產品盡早面市,爭做光伏產業扶貧的帶頭人,不但在廣袤的山林間、梯田上、農家旁讓更多的光伏扶貧電站給百姓“種太陽”,為貧困“拔窮根”,還將把最前沿的技術帶到全國,引領廣大農民升級產業結構,奔向致富的坦途,更堅定地厚植實業,更堅定地助力“美麗中國”的建設,以更大的擔當和更多的奉獻贏得長足發展、贏得持續超越、贏得廣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