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高鐵/地鐵

    中鐵裝備:“三個轉變”驅動制造業突圍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原網-鄭州晚報2017-10-09 我要評論(0 )   

    中鐵裝備生產車間核心提示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視察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時指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還有許多短板,要...

     
    中鐵裝備:“三個轉變”驅動制造業突圍
     
    中鐵裝備:“三個轉變”驅動制造業突圍
     
    中鐵裝備生產車間
    中鐵裝備:“三個轉變”驅動制造業突圍
    核心提示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視察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時指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還有許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大國需要重器,關鍵技術不能掌握在別人手里。
    這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也是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全體員工的孜孜追求。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視察中鐵裝備總裝車間,作出了“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
    江河行地,日月經天,歲月鏗鏘走過三個年頭。
    三年多來,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牢記總書記囑托,踐行“三個轉變”重要指示,加大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的科研攻關,依靠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裝備制造業升級。
    “中鐵裝備已成為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隧道裝備供應商,產品出口海外9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品牌在世界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鐵裝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順輝說,中鐵裝備設計制造的盾構機多次和世界頂尖企業的產品同臺競技,很多方面不分伯仲,部分技術處于領先地位。
    本報記者 陳鋒 聶春潔 通訊員 王偉/文 李焱 馬健/圖
    創新驅動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從“制造”到“創造”,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創造”的核心驅動力是創新,是關鍵技術、是核心智慧,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形成完善的產業發展鏈條,進一步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鐵裝備時指出,“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
    “應該說,在盾構機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 中國創造 的目標。最近三年,中鐵裝備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通過實施供給側產品和工法創新來開創新的市場需求,市場領軍者的地位越來越穩固。”譚順輝說。
    2015年初,中鐵裝備依托國內建設項目,研制了掘進機常用的17~20寸滾刀及各類型硬巖刀具,推進了關鍵部件國產化進程。
    針對城市下穿隧道建設切斷干道造成擁堵的難道,研制出世界最大斷面矩形盾構并應用于鄭州中州大道下穿工程,該產品與工法推廣到天津、成都、寧波等地。這一現象,引起了新加坡工程界的密切關注,經過考察、比選國際同類產品,新加坡業主最終采購了中鐵裝備的一臺矩形盾構設備,并成功應用新加坡地鐵出入口項目。中國創造的異形掘進機,首次走向海外!
    為打破國外品牌硬巖掘進機長期壟斷我國水利工程市場局面,中鐵裝備聯合中鐵隧道、山東大學等單位,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硬巖掘進機,推動我國硬巖掘進機技術成功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2015年3月,中鐵裝備承擔的“TBM安全高效掘進全過程信息化智能控制與支撐軟件基礎研究”項目,成功獲批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立項,成為當年唯一由企業主持的科研項目。
    2016年1月,中鐵裝備成功研制世界最小直徑(3.5米)硬巖掘進機,被世界知名建筑承包商意大利CMC公司采購,用于黎巴嫩大貝魯特供水項目施工。這是中國自主品牌的硬巖掘進機首次被歐美國家采用,成為中國“智”造高端裝備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2016年7月17日,世界首創“馬蹄形”盾構于中鐵裝備國家硬巖掘進機(TBM)產業化基地成功下線,這種盾構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隧道空間利用率,其馬蹄形截面較圓形截面減少10%~15%的開挖面積,是全球首創的隧道新型開挖模式。
    2017年8月1日,中鐵裝備設計制造的國內最大直徑TBM “彩云號”在昆明下線,填補了國內9米以上大直徑硬巖掘進機的空白,改寫了我國鐵路長大隧道項目的機械化施工長期受制于人的歷史,標志著我國硬巖掘進機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該公司超大斷面矩形盾構設計制造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復合式盾構、TBM設計制造等4項技術國際先進,盾構機變頻驅動技術等8項技術國內領先,成為中國隧道掘進機產業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和領軍者。
    管理革新 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從“速度”到“質量”,是一個發展層級的提升。
    高層次的發展,必須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促進企業乃至整個經濟大盤實現內涵、內生式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國慶恰逢中秋,中原大地處處歡樂祥和。鄭州,中鐵裝備盾構機總裝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為一臺開挖直徑達15.03米的盾構機進行刀盤裝配工作。
    中鐵裝備設計研究總院泥水盾構所所長賀開偉告訴記者,這個“龐然大物”是為汕頭市海底隧道“量身定做”,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打破了國外對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關鍵技術的壟斷,為國家節約資金近億元。
    15.03米的盾構機之后,中鐵裝備又中標深圳市春風隧道工程盾構采購項目,中標的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為15.8米,再次刷新國內自主設計制造超大斷面盾構機能力紀錄。
    “盾構機是典型的量身定制型高端裝備產品,必須根據施工當地的巖層特點和工程需要來設計,而且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容不得微小誤差。”賀開偉舉例說,電焊工序,為了保證質量可追溯,每道工序和焊縫上都必須焊上代表員工的字母和數字,施工中不管哪道焊縫出了問題,都能倒查到人。
    “中國質量”,靠的正是“人有我優”的工匠精神。中鐵裝備通過推動國家、行業標準的編研,推行設計的標準化、模塊化和信息化,設立標準化研究院,減少人為因素對設計質量造成的影響;建立健全了質量責任制,推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工序實名制和三級檢驗制,促進了產品質量持續改進,公司產品出廠合格率達100%。
    打造現代高端制造服務企業,成立信息技術研究院,把推廣信息化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總開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科研、生產、管理、銷售、服務各環節數據化,從單純的技術服務轉變到“技術服務+信息服務”,以信息化推進工業化發展步伐,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盾構機是工程機械之王,核心技術過去掌握在外國人手里,我們只能生產常規的機器”,“大國工匠”李剛與同事們用不服輸的精神進行科研攻關,設計制作600多臺盾構機線路,更新三代電氣接線盒產品,終于實現了精準設計、精品制造,成為推動盾構機中國創造、提升中國質量的“秘密武器”之一。
    文化引領 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從“產品”到“品牌”,是提升,更是跨越。
    產品僅僅是生產出來的物品,而品牌則不僅包含著功能、質量和價值,還包含著情感、故事和文化。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認為,品牌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和服務。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動企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高峰攀向另一個高峰,必須有強大的精神文化內涵。
    以 “人品、產品、企品三品合一”為品牌塑造核心,中鐵裝備堅持“產品是人品,質量是道德”的品質觀,推行專業制造、專業服務理念,全面推行制造車間6S現場管理、生產計劃控制和目標管理,為客戶提供定制性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以實現產品價值、顧客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在與世界頂級品牌同臺競技中,中鐵裝備一次次審視自我,全面推行“價值+超越”的品牌培育模式,發現價值增值點,實現自我超越。作為重型裝備制造企業首批參與工信部品牌管理培育體系建設工作,該企業先后3次在全國工業品牌培育工作座談會交流品牌培育經驗,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品牌培育實踐案例入選了《中國工業藍皮書》。
    加強品牌提升和國際傳播。參加克羅地亞國際隧道展、德國寶馬展,邀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匈牙利等17國組成的外媒采訪團到訪,借助國際媒體,講述中國企業好故事。2016年3月,英國最大的建筑行業雜志《新土木工程師》以“變形——勝在地質適應性”為題對中鐵轉變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進行深入報道。
    隨著“三個轉變”的探索和實踐,依靠創新引領,不斷創造新需求、開發新市場,中鐵裝備成功研制出一個又一個的創新產品,在海外一系列重點工程項目中,與國際品牌展開同臺競爭并多次取勝,拿下了一個又一個堪稱里程碑式的產品競標,向世界亮出了一張又一張閃耀著“智慧之光”的“國家名片”。
    踏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節拍,中鐵裝備積極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產品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黎巴嫩、以色列、印度、伊朗等多個國家。
    當地時間2017年4月3日15時,以色列交通部長卡茨來到“中鐵257號”主控制室,按下啟動按鈕,隨著一聲長鳴,由中鐵裝備自主研發的“中鐵257號”盾構正式開始掘進。繼兩個月前始發的“中鐵258號”后,又一臺中鐵盾構在以色列開啟征程。
    當地時間2017年5月5日中午12時,黎巴嫩貝魯特引水工程3號隧洞最后一片巖塊碎落。歡呼聲中,由中鐵裝備設計制造的“中鐵237號”盾構機成功“亮相”,隧道洞穿取得階段性勝利。
    2014年,中鐵裝備盾構機訂單量為47臺;2015年,訂單量為66臺;2016年,訂單量為147臺;今年前9個月,訂單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總和。
    截至目前,中鐵裝備已出口盾構30臺,“中國品牌”在世界越來越多的地方叫響。從2008年建廠至今,中鐵裝備的掘進機累計訂單超過600臺;主要產品應用擴展到國內40多個城市、國外9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曾表示,中鐵裝備自主研制巖石隧道掘進機是中國企業轉型的最好見證,代表著中國科研實力和整體品質的提升,有利于影響和帶動其他企業轉型升級。
    展望未來 沿著“三個轉變”之路繼續前行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中鐵裝備過去三年“三個轉變”乃至更早時間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沿著 三個轉變 的道路繼續前行,中鐵裝備加速轉向高精尖、延伸產業鏈,打造現代高端制造服務企業,努力邁向世界頂尖品牌。”譚順輝說,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是中鐵裝備的執著追求,也是企業邁向世界品牌的強力支撐。
    中鐵裝備“三個轉變”的探索和實踐,未完正續!
    中國裝備制造業“三個轉變”探索和實踐,未完正續!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