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新能源汽車風口需把控 通過資本引導完善產業鏈

    星之球科技 來源:自動化網2017-10-25 我要評論(0 )   

    近日,相關部門正在排查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最終結果還得調查取證。其實這類問題,對行業人士來說,闡述的角度不同,觀點就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新...

     近日,相關部門正在排查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最終結果還得調查取證。其實這類問題,對行業人士來說,闡述的角度不同,觀點就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新能源汽車確實是一個風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與市場考驗,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全產業鏈正在朝一個完整且健全的方向發展。
     

     

     
    關于產能過剩,大伙怎么說
     
    早前,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就作出表態,在新能源客車、貨車領域,部分企業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過剩苗頭,應該謹防動力電池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等問題的進一步加劇。
     
    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上汽的相關人士透露,所在企業的產能并不存在過剩問題。目前,包括上汽在內的多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基本上都還是與傳統汽車并線生產,并沒有新增產能。而在此之前,上汽乘用車還因為產能吃緊,購買了日產在鄭州的工廠以盡快實現產能提升。
     
    證券時報相關人士表示,這種對產能過剩的擔憂,符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車市場機會與風險需辯證看待。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下,在資金多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整個產業鏈必然會吸引企業與資本的胃口。這種吸引力可以看作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良性競爭體系的搭建,而多方企業和資本的介入,是推動整個產業在競爭中走向螺旋上升的重要基礎;但另一方面,也會伴隨著魚龍混雜現象。
     
    還有多為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動力電池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等問題的進一步加劇這種產能結構性過剩風險之外,2017到2018年,不排除前期的部分純電動產品將因為電池壽命等技術瓶頸而出現問題的顯性化,從而使前期在相關產品中賺足眼球和利潤的企業為此背上包袱。
     
    新能源汽車風口大需把控

    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暴增
    “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實現8個月的月度連續環比增長。9月的銷量達到5.8萬臺,較8月增長0.5萬臺,同比增長90%。在2017年補貼政策重新規范調整和市場需求逐步回歸正常的情況下,各廠家努力實現新能源車的新品布局,新能源車產銷呈現逐步走強的特征。”近日,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月度會議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媒體介紹道。
     
    除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總體向好外,新能源汽車的細分領域也在發生著變化。9月的純電動轎車的增速達到驚人的98%,體現了區域市場的差異化拉動效果。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速達到22%,也在逐漸縮小著與純電動車之間的差距。
     
    崔東樹也做了預測分析:“年末新能源車購置稅免稅政策尚未明朗,雙積分政策的發布將推動廠家努力實現今年新能源車的較好增長,年末的新能源車需求升溫態勢也會逐步體現。”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有數據統計,從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超過200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落地,涉及投資金額為超10000億人民幣,已公開的產能規劃超2000萬輛。記者根據企業對外披露的投資和產能信息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的投資項目已經超過50個,投資金額達到2300多億元,規劃產能超過200萬輛。對于這些產能,政府整體上也會更加謹慎。
     
    “現在市場上存在部分已經拿到資質,有產能但是不去做研發、不去投入生產的企業,比如說此前一些生產客車、專用車、物流車或是改裝車的企業,他們并沒有打算在新能源行業進行投入,而是希望通過轉賣賺錢。這可能是此次產能排查的重點。”王秉剛說。
     
    上類企業的典型代表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因涉及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2.6億元而被取消生產資質,高管因涉嫌詐騙而被刑拘。
     
    還有部分企業在國家已經明確對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的補貼的時間表,屆時相關車種銷量下跌的預期也被業內認可,但是仍然有部分企業和資本反而緊鑼密鼓地趕在政策退坡和退出之前加大了對相關產業的投資,以圖抓住享受補貼的尾巴。
     
    資本是把雙刃劍

    建良性競爭體系完善全產業鏈 
    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下,在資金多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整個產業鏈必然會吸引企業與資本的胃口。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日益走近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推力面臨切換的關鍵時點,對于企業和資本而言,既需看到機會,也需警示風險,才能護航企業、甚至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實際上,不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部分其他產業,也或多或少存在有重復建設、低端產能相對過剩的風險。因此,無論對于何種產業來說,無論對于企業還是資本而言,都不宜沖動投資,盲目介入,而應該著眼于產業發展的全局,并結合企業自身優勢,積極而為又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沉沒成本。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