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城古地 制造新城
佛山原名季華鄉。相傳在唐朝貞觀年間,因在城內塔坡崗挖掘出三尊佛像,世人以為是佛家之地,遂改季華鄉為“佛山”。
這里是曾經的嶺南重鎮,商賈云集、工商業發達,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并稱全國“四大名鎮”。鴉片戰爭期間,鑄造技術發達的佛山,生產的大炮在抗擊外來入侵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留存在世的“虎門鐵炮”中就有不少是佛山造。
佛山因制造業而興,以制造業而旺。而今的佛山,作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已形成機械裝備、陶瓷建材、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金屬制品等優勢產業集群,成為了一個以工業為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制造業名城。2016年GDP達到863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3萬億元。
“佛山是制造業大市,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市。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朱偉說,佛山正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制造企業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生產產品智能化,通過實施“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工程”,選取百余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打造柔性化的生產,場景化的示范生產,引領中小企業進行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轉型升級,爭取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進行技術改革。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佛山能成為一個制造業強市。”朱偉說
創新驅動 智能升級
在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層高近6米的車間里,各個作業空間區分明顯,一邊是工人正在組裝設備,相隔3米多的過道另一邊就是“待出貨區”:幾臺無人搬運車(AGV)成品正沿著地上的磁條帶在移動,轉彎、直行、暫停,都顯得井然有序。
“這是在做出貨前的測試,每臺機器出廠前都必須嚴格測試。”嘉騰公司副總裁陳洪波介紹,嘉騰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得工業設計“奧斯卡”德國紅點獎的機器人公司,也是廣東省內最早一批進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領域的企業。
多年來堅守創新和深耕智能制造,使得嘉騰的技術實力逐漸獲國內外下游企業的青睞。如今,嘉騰的AGV在市場的保有量超過3000臺,眾多國內一線汽車、電子、家電、衛浴、紡織、物流企業等都是嘉騰的客戶。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就是創新主體中的主體。創新驅動發展就要先抓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還要抓一些新型的研發機構和推動企業建立研發機構。
在南海區獅山鎮,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正以產學研一體的創新孵化服務和人才引培機制,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和團隊扎根于此。
作為一個集數控裝備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孵化、人才培養與引進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式創新型科研實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廣工大數控研究院目前已建成4大創新創業平臺,引進160多名國內外高端人才,孵化了50多家企業,培養創新人才400余人,服務地方企業超1000家,實現技術服務收入超億元,帶動新增產值50億元,為佛山的企業技術水平、產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珠西“龍頭” 產業聚集
“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把珠江西岸打造成先進裝備制造業經濟帶,佛山是龍頭。”朱偉介紹,廣東是制造業集聚高地,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的1/3在珠江西岸,而佛山去年總產值660多個億,占了整個珠江西岸的一半。
近年來,佛山把先進裝備制造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搶抓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的機遇,重點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等“工作母機”,大力推動佛山制造向佛山裝備轉變。目前,已有超過11000家裝備制造企業,不少于2800臺的工業機器人,佛山裝備制造業漸成規模。
不僅如此,佛山32個鎮街有34個“特色鎮”,基本每個鎮街都是一個專業鎮,有些鎮還有兩個特色產業,產業協作能力非常強。朱偉介紹,企業能夠在這里很容易配套協作,“把想要干的事干成”。比如北滘鎮,圍繞美的的幾千家工廠集聚在周邊,不僅規模大,門類齊全,由此形成的產業集聚和協作能力就非常強。這也是佛山產業集聚能力、產業競爭力的一個很大優勢。
從制造到智造,從數量向質量,佛山制造正在走一條特色的智能升級新路: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把“智造”過程中依靠的裝備制造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緊扣制造業創新這個核心關鍵,全力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