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發改委印發“三年行動計劃”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迎下一片藍海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先進制造業2018-01-08 我要評論(0 )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計劃》)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包括: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計劃》)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包括: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制造業智能化、重大技術裝備。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所需的制造業升級,將帶來相關產業政策對制造業投資的支持。
     
    隨著中國打造制造業強國訴求的上升,財政支出、產業政策、研發支出等相關方面,將對高端制造業以及新經濟相關制造業投資的支持力度有所上升,從而對整體制造業投資形成支撐。
     
    我國在全球制造業產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分工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在政策支持和企業盈利改善持續的大背景下,制造業投資復蘇有望成為最大亮點。
     
    一方面,當前的經濟政策著力提高制造業投資,十九大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另一方面,經濟增長的質量不斷提高,在新一輪企業盈利復蘇的周期中,制造業投資有望加速回升,成為最大亮點。
    此次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將使得計劃中提到的九大領域全面受益。
     
    同時,我國還在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制造業產業鏈上中下游正在發生變革,從上游新材料,到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方式變革,以及制造環節的智能化、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整個產業鏈,各個細分市場都存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
     
    在政策的推動下,哪個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九大重點領域
     
    根據《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九大要點如下:
     
    1、軌道交通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將發展高速、智能、綠色鐵路裝備、先進適用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構建新型技術裝備研發試驗檢測平臺。
     
    2、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發展高技術船舶與特種船舶、海洋資源開發先進裝備、以及提升研發制造基礎能力。
     
    3、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提升關鍵共性技術集成創新能力,加快智能服務機器人推廣應用,同時研究布局新一代智能機器人。
     
    4、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開展智能汽車基礎共性技術研發、信息安全和測試評價技術攻關以及提升智能汽車關鍵軟硬件水平,同時加強智能汽車創新能力建設,推進智能汽車軍民融合發展。
     
    5、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加快高端農業裝備研制和示范應用、增強關鍵核心零部件供給能力、推動農機加工制造技術升級、提升產品試驗檢測和服務管理能力等具體舉措。
     
    6、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加快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及應用、加強專業化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高端藥品產業化及應用等方面。
     
    7、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
    加快先進金屬及非金屬關鍵材料產業化,重點發展汽車用超高強鋼板及零部件用鋼,高鐵關鍵零部件用鋼,高性能硅鋼,發動機用高溫合金材料等領域;加快先進有機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重點發展聚碳酸酯、特種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提升先進復合材料生產及應用水平。重點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對位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材料。
     
    8、制造業智能化關鍵技術產業化。
    提出包括加強高端智能化系統研制應用、提升產業基礎支撐能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以及推進“互聯網+”協同制造集成應用等要求。
     
    9、重大技術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
    包括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整機和成套設備、提升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工藝設備配套能力、完善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體系。為石化、冶金、建材、輕紡、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裝備保障。
     
    “智能”成關鍵詞
     
    提煉發改委文件,“智能”兩字被反復提及。
     
    分析師表示,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持續得到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展,我國已進入AI產業十年一遇行業“黃金期”。
     
    《計劃》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進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計劃》重點聚焦四方面主要任務:
     
    一是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模化發展。
    根據《計劃》,中國所要著力率先取得突破的人工智能產品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
     
    二是人工智能整體核心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智能傳感器技術產品實現突破,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等關鍵環節,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
    《計劃》要求研發高性能、高擴展性、低功耗云端神經網絡芯片,面向終端應用發展。
     
    三是深化發展智能制造,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及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
    此外,《計劃》還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工業各領域的探索應用。到2020年,數字化車間的運營成本將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計劃》提出,將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探索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人工智能、機器人迎下一片藍海
     
    安信證券最新研報指出:
     
    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從云端進入手機、攝像頭、汽車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終端設備,2018年將是這三大終端市場被AI定義的元年。
     
    伴隨著2017年在技術、市場、政策等多面的積累,毫無疑問,2018年的人工智能領域將獲得更佳的發展環境。
     
    萬和證券表示,我們認為當前國內科技企業對人工智能領域仍然處于布局階段,距離真實產出仍有一段距離。在此階段,持續的投入仍將是企業的主要任務。
     
    同時人工智能是具有高度融合性的領域,未來將形成人工智能+的發展模式,對制造業產業升級、消費升級以及其他各行各業均將起到帶動作用。
     
    在布局起始之年,我們認為應更多的關注基礎層的發展狀態,在芯片、云計算等領域進行布局。
     
    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制造業轉型的大背景下,智能機器人在國內市場的需求量維持了迅猛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業內認為,未來幾年內,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為我國智能制造的下一片藍海。
     
    據賽迪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2697.3億元,增長率達17%。業界認為,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和國際領先水平差距并不大,隨著《計劃》落實,將大大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水平。
     
    12月27日,發改委公布2018年“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科大訊飛、神思電子、TCL集團、川大智勝等上市公司旗下項目入選。
     
    業內認為,未來幾年內,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為我國智能制造的下一片藍海。
     
    《計劃》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新材料等9個領域。研究布局全自主編程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機器人,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機器人人工智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