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手機制造

    日本發明室溫下自我愈合的玻璃材料 智能手機再也不怕摔了?

    Johnny 來源:中國工業網2018-01-20 我要評論(0 )   

      使用智能手機最擔心的是啥?恐怕大部分用戶都會選擇手機碎屏問題吧。畢竟一個不經意間的手滑,就可能導致自己多花費不少銀子

       使用智能手機最擔心的是啥?恐怕大部分用戶都會選擇手機碎屏問題吧。畢竟一個不經意間的手滑,就可能導致自己多花費不少銀子去修復自己的手機屏幕。不過在未來,手機碎屏問題可能將不再困擾用戶。
     
      《科學》雜志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新型有機玻璃材料能夠實現自我修復,并有望用于開發新型玻璃制品。這一成果也意味著,未來的智能手機有望遠離“碎屏”。
     
      可自我修復的新型玻璃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相田卓三(Takuzo Aida)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名為“聚醚硫脲(polyether-thioureas)”的新材料,開發出可修復愈合的玻璃。最重要的是,破裂的玻璃在室溫環境(21°C)下只花30秒就能迅速恢復原狀,并會在幾小時后恢復到破碎前強度。
     
      據介紹,這種材料是Yu Yanagisawa在研究新型粘著劑時偶然發現的,他自己初次看到時也半信半疑,并反復進行了多次實驗,最終開發完成。作為一種可在室溫下修復的新玻璃材質,其應用的可能性無疑會令許多人感到興奮。
     
      這不是第一例能讓顯示屏自我修復的研究。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研人員之前開發出一種具有延展性并能導電的透明聚合物材料,可實現電子設備和機器人的自我修復,特別適用于手機屏幕和手機電池(讓摔裂的手機屏修復如新,或讓摔斷的電池恢復供電功能)。
     
      在這項研究中,自我修復材料由一種極性可延展的聚合物——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聚合物以及離子鹽構成,可以拉伸到正常尺寸的50倍,其斷為兩半后,能在一天之內實現完全自動對接。不過據披露,這種材料在高濕度環境下表現不佳。
     
      手機廠商也有相關研究
     
      其實,手機廠商也對能自我修復的顯示屏充滿興趣。摩托羅拉此前被曝光了一項能讓手機屏幕自己修復裂痕和劃痕的專利:當手機屏幕破碎之后,只需按手機上的一個按鈕,屏幕破碎的部分就會開始自動修復,破碎的屏幕能全部或大部分被修復到最初的樣子。
     
      該專利稱,用形狀記憶聚合物制成的手機屏幕可以自己修復。這種屏幕中加入了“熱元素”材料,它可以檢測出屏幕的變形。然后將熱量應用到形狀記憶聚合物屏幕上,讓屏幕恢復到完好狀態。不過目前的最大問題是,摩托羅拉能制造出能自我修復的屏幕呢?
     
      在更早之前,LG曾推出過一款能自我修復外殼的智能手機LG G Flex 2,這款手機采用LG自我修復塑料外殼,,能夠在不到10秒時間里去除劃痕和擦傷。雖然不是修復手機屏幕,但自我修復技術被確實的用到智能手機上,無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手機碎屏不再可怕?
     
      從技術上考慮,能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無疑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畢竟這比每次摔壞手機屏幕就拿去修理并且換一塊新屏幕要省錢。但與我們已習慣的玻璃手機屏幕相比,這種能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恐怕會貴上不少。
     
      對毛手毛腳的人來說,能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將對移動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假若你買了一款售價昂貴的智能手機,又不用擔心它的屏幕會因不小心跌落而摔壞,是不是會感覺聽起來就很贊?做個假設,iPhone X屏幕維修需要2288元(甚至可能高達4588元),但如果有了上述技術,你是不是就會安心許多了?
     
      遺憾的是,這些技術距離真正實現仍需時日,而且從展示來看,可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也許并不完美。以日本東京大學的最新研究為例,粘合在一起的玻璃依然能看到碎裂痕跡,可能會影響到手機美觀度和用戶的日常操作。不過考慮到這一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我們依然可以對未來充滿期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

    智能手機屏幕玻璃材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