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低軌衛星的安逸時光到頭了?

    星之球科技 來源:科技日報2018-03-01 我要評論(0 )   

    遨龍一號太空垃圾清理飛行器想像圖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研制反衛星導彈和其他反衛星武器,不久將

    低軌衛星的安逸時光到頭了?
    “遨龍一號”太空垃圾清理飛行器想像圖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研制反衛星導彈和其他反衛星武器,不久將能夠破壞或摧毀美國所有低軌道上的衛星,同時對“中俄強大的反衛星武器”做了盤點。
    低軌道衛星的軌道高度為200—2000千米,在這個高度范圍內的衛星即是低軌道衛星。這篇文章特別強調了中俄對低軌道衛星的威脅,同時指出有了一系列上升式反衛星能力,我國可能使用直接撞擊技術瞄準和摧毀低軌道上的監視衛星、中軌道上的GPS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預警衛星,也存在使用單個核彈頭對低軌道衛星進行大規模殺傷的潛在可能。
    軍事研究員蘭順正對此表示,“應該指出,現在幾個航天大國應該均已具備攻擊低軌衛星的能力。特別是上升式反衛技術,在各大國已經趨于成熟。”
    “上升式反衛技術就是從低處發射動能殺傷器,以直接撞擊時的動能來產生破壞效果的反衛星武器,其威力大、一旦命中摧毀率高。”蘭順正介紹。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在2007年使用上升式動能反衛導彈成功擊毀了位于863千米高度的已經失效的“風云一號”C氣象衛星。2013年1月,我國在境內再次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后,美媒對此評論,我國使用的是新型DN-2直接上升式動能反導/衛導彈。這種導彈是一種高軌道攔截彈,可以直接高速撞毀衛星。
    而這篇文章提到的俄羅斯在上升式反衛技術上也頗有建樹。俄羅斯的Nudol直接上升式反衛星導彈于2015年11月18日首次試驗成功,這次試驗成功后,俄羅斯重返反衛星武器俱樂部。
    2017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一段俄新型A-235戰略反導系統的測試攔截視頻,俄羅斯軍方表示目前世界上暫時還沒有類似的攔截系統。“根據俄羅斯此前公布的消息,A-235戰略反導系統從2014年開始投入測試,該系統相比于俄羅斯的S-400和S-500防空系統有明顯的區別,它的攔截高度更高,距離更遠。據此估計該型武器也具備攻擊低軌衛星的能力。”蘭順正說。
    除了上升式反衛星技術外,當前反衛星技術還有定向能反衛星技術以及共軌式反衛星技術等。定向能反衛星技術是指將激光、微波、粒子束等能量集中起來定向發射以摧毀衛星的技術手段,具有速度快、反應靈活、重復使用代價低、功率可調便于控制破壞程度等優點。特別是激光,很可能是未來主要的定向能反衛手段。
    早在1975年11月,美國兩顆監視導彈發射井的偵察衛星在飛抵西伯利亞上空時,被蘇聯的反衛星陸基激光武器擊中變成了“瞎子”。1997年10月,美國以中紅外線化學激光炮兩次擊中在軌道上運行的廢棄衛星。近年來,激光反衛武器已經趨于成熟。
    而共軌式反衛技術是指將攔截平臺送入目標衛星的軌道平面,然后對目標衛星進行干擾或破壞。早在1992年,俄羅斯就已擁有兩種可隨時投入實戰的反衛星衛星——“殺傷衛星”和“天雷”,它們都屬于共軌式反衛武器。而外界披露,我國也在進行共軌式反衛技術的探索。例如,2016年6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攜帶“遨龍一號”發射升空。“遨龍一號”是一臺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這被外界視為我國正在進行共軌式反衛星技術試驗。
    前述文章還指出,我國已部署了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導彈系統。蘭順正介紹,“公路機動反衛星導彈系統一般是指具有較強公路機動能力以及一定越野機動能力的反衛星導彈系統,采用上升式動能反衛技術攻擊衛星。其底盤與目前的一些高端野戰防空系統或公路運載火箭發射系統有較多相似性,只是載荷不同。”
    必須指出,這篇文章用了大量筆墨盤點了中俄反衛武器,但對美軍反衛星能力卻避重就輕。
    蘭順正介紹,從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起,美軍就先后研制和試驗了采用核彈頭、動能攔截彈頭的共軌式、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和激光反衛星武器等等,并進行了多次試驗。例如,美國在2008年就用軍艦發射“標準-3”導彈擊毀了一顆高度為200千米左右,據稱即將墜地造成污染的間諜衛星。

    轉載請注明出處。

    低軌衛星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