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激光加熱納米線產生創記錄效率的微型核聚變

    Nick 來源:激光制造網2018-03-20 我要評論(0 )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科學家和合作者使用緊湊的“自制”超快激光加熱有序納米線陣列,并在實驗室中展示了微型核聚變。他們已經實現了創記錄的中子產生效率(劇變過程...

    圖片.png

    靶室(前)和飛秒激光(后)用于CSU微尺度融合實驗。 (圖片:Advanced Beam Laboratory)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科學家和合作者使用緊湊的“自制”超快激光加熱有序納米線陣列,并在實驗室中展示了微型核聚變。他們已經實現了創記錄的中子產生效率(劇變過程中產生)。
    激光驅動的受控聚變實驗通常通過慣性約束來完成,例如在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的需要數億美元的多焦耳激光器。這些實驗既可以用于清潔能源應用的核聚變,也可以用于材料研究。

    相比之下,由CSU領導的學生、研究科學家和合作者團隊使用超快的臺式激光器產生脈沖,持續時間為60 fs,能量高達1.65 J,中心波長為400 nm,激光聚焦為f / 1.7拋物面鏡。目標是200或400納米直徑的氘化聚乙烯(CD2)納米線陣列。

    短脈沖與納米線陣列深處的體積很好地耦合,將CD2的幾微米深的層轉變為等離子體并導致氘核氘(D-D)聚變。

     

    焦耳級激光脈沖的聚變中子創記錄產量

    “對于1.64 J的激光脈沖能量,每發射中子的最大數量為3.6×106,相當于每焦耳2.2×106個中子,這是迄今為止焦耳級激光脈沖能量獲得的最大聚變中子量,” 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的作者說道。該產量比使用來自相同材料的傳統平板靶材的實驗高出約500倍。

    這些努力得到了杜塞爾多夫大學(德國)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密集計算機模擬的支持。

    小規模高效地制造聚變中子可能會導致中子成像技術的發展,并且中子探測器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結構和性能,這些結果也有助于理解超強激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編譯:Nick
    編譯來源:LFW

     

    轉載請注明出處。

    超快激光微型核聚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