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如何看待全球半導體業的發展趨勢?

    星之球科技 來源:搜狐2018-05-04 我要評論(0 )   

    中興事件讓我們認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為此公眾視線長期聚焦于所謂的芯片行業,其背后是龐大的集成電路行業或者說是半導體行業,經過梳理,只能說形勢不容樂觀!

    一紙禁令,讓國內罕見地對芯片、對國內“缺芯少魂”現狀進行了一次集中學習。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沉淀,“缺芯少魂”這件事也走上了逐漸沉寂的道路,只剩下一批持續看好國內芯片股票的投資客。
     
     
    中興事件讓我們認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為此公眾視線長期聚焦于所謂的芯片行業,其背后是龐大的集成電路行業或者說是半導體行業,經過梳理,只能說形勢不容樂觀!
     
    如表所示,將近三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按產品分類,集成電路占總銷售額的比重達80%以上,而中國又是集成電路最大的進口國,常年處于貿易逆差,其每年進口額都高于我國原油進口額一千億美元左右。我國通信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誕生了諸如華為、中興等龍頭企業,但上游核心電子元器件的缺失問題不容忽視。我國國產芯片占有率較低,所以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且呈現逐年增大的趨勢。
     
    2015-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情況
     
     
     
    注: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
     
    半導體產業轉移一般經歷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一輪產業轉移周期四個階段,如下圖所示,而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還處于產業轉移的初期階段。
     
     
    半導體產業的產業轉移周期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米磊介紹說不談芯片設計,僅僅是芯片制造所需的設備和關鍵原材料等,我國還都是依賴進口。在封裝工藝上,全球主要代工廠已經在布局7納米,當前的主流工藝是10納米,中國代工廠能達到的精度為28納米,還有兩代差距。
     
     
     
    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在19世紀80年代就制定政策大力支持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根據中國臺灣、韓國等地區與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經驗,政府的扶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半導體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在目前全產業鏈競爭格局下,為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國也頒布一系列政策促進其發展,雖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依然存在不曉得差距。
     
    2010年,全球芯片銷售額還僅有2994億美元;到2017年,全球芯片銷售額已高達3970億美元,較2010年增加976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5.57%。中國雖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與國外企業差距巨大。據Gartner發布的數據,2017年營收規模前十的半導體企業中,無一家屬于中國,而美國多達5家,其它芯片公司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一格局。

    轉載請注明出處。

    半導體芯片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