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光伏 下一輪國際政治洗牌的決勝子

    星之球科技 來源:能源雜志  2018-05-09 我要評論(0 )   

     各國光伏產業的競賽已然開始,節奏也在逐漸加快。在太陽能技術成為新的黑金之后,石油時代兩次經濟危機的悲劇是否會重演  在

         各國光伏產業的"競賽"已然開始,節奏也在逐漸加快。在"太陽能技術"成為新的"黑金"之后,石油時代兩次經濟危機的悲劇是否會重演 
      在石油尚未被完全替代的當今,天然氣作為新能源強勢崛起,相較之下才剛剛顯露頭角的光伏產業究竟何以得到國家的關注與青睞呢 
      我們不難發現,石油的生產效率與經濟乃至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無論是1929年-1933年發生的經濟大蕭條,亦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些動蕩發生時,其高收入群體在社會中所占百分比都處于較高位。 
      現如今,石油純度降低,產量下降,世界幾大油田面臨枯竭,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加劇。尋找替代的清潔能源不僅僅是在為"后石油時代"鋪路,這個"新能源"如同石油一樣,不僅僅只是能源,更是一個關乎人類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因素。 
      多種清潔的替代能源都在世界各地緊鑼密鼓地開發著,但為何卻只有光伏產業不約而同地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關注 
      『 兵家必爭之地 』 
      太陽能有著其他能源無可比擬的三大優勢。其一,是穩定性與可持續性。其二,是太陽能電池的便攜性。太陽能電池的便攜性不僅直觀地體現在民用的便利性上,更反應于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聯網的建設上。 
      所謂"分布式能源",是相對于電廠式的集中發電而言的,這種模式將能源發電點分散到社區、學校、企業、醫院由于分散,每個系統的出電量都不會特別大,可根據用戶需求而定,并且同時可以實現冷熱電聯產,這樣"化零為整"的供電方式無法依托于任何實體型能源媒介實現,而太陽光普照大地,從而使得太陽能也如影隨形。 
      另一方面,"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則建立在"分布式能源"的基礎之上,它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將分布式能源點并入同一網絡,在雙向計量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如同物理上的"連通器"一般為各個需求點提供適量的電。當接入網絡的分布點出現變化時,能源互聯網也能起到快速的協調作用,原先"供電"的發電點一旦意外斷電,就能夠通過能源互聯網的協調,得到其它發電點富余的電量,實現一個由"送"轉"接"的過渡。 
      可以說,只有太陽能發電能實現的分布式能源與能源互聯網的結合將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能源的階梯利用與能源智能化,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能源的浪費,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利用率,降低了環境污染。 
      而這樣顯著的優勢也催生了第三個使得所有國家都對光伏產業據理力爭的理由--強大的軍事及政治潛力。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由于光伏發電的地理位置幾乎不受限制,原先難以達到的偏遠地區,難以運達的物資,都有可能在光伏汽車的實現下變得不值一提,而糧食與水的供應也極有可能因為"光伏發電"的到來而逐漸變得可以獲取。如此一來,諸如薩赫勒地區這樣的"無人區"極有可能就此消失,在大量貧困地區被開發的同時,人類的足跡也將在地球上進一步擴大。很快,不依賴于實體能源的太陽能發電尖端技術也將大面積運用到軍事領域。對于那些由于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應用剛開始發展的欠發達地區,尤其是一些政治局勢尚未穩定的地區,大國之間的"代理人戰爭"極有可能再次上演。而這次"戰爭"又與以往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2003年3月,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對于遠在東亞的中國來說,伊拉克的戰火看似鞭長莫及,卻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構成了初步考驗。從短期來看,伊拉克戰爭的爆發致使國際油價穩步上漲,對于當時還沒有構建起系統石油戰略儲備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的短期暴漲將對我國構成嚴重考驗。而從長遠來看,伊拉克戰爭之后,美國對中東石油的影響和控制將日趨全面,對伊拉克的鄰國,也對我國石油重要采集地--伊朗構成了極大的戰略威脅。伊拉克戰爭如若對美國構成利好,我國的石油安全將可能進一步長期處于美國的影響與控制之下,一旦中美關系惡化,美國完全有可能通過對國際油價的影響與控制牽制我國。 
      而在光伏產業惠及全球的大背景下--上述情況將不再有可能出現。 
      太陽能的普遍性使得"能源"本身將不再是一個可以被"控制"的東西,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并輕易獲取--但是否能夠將其轉化為可以被投入生產使用的能量則是另一回事情。當能源的獲取不再具有門檻,將其轉化并利用的技術則成為了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可以說,在"光伏時代",國家之間比拼的將不再是誰能獲取更多的太陽能,而是誰能更高效地利用這"人手一份"的能源--得技術者得天下。 
      這其中就牽涉到一個轉化率的問題。 
      據媒體報道,漢能集團子公司Alta Devices制備的單結砷化鎵GaAs薄膜太陽能組件經過國際權威機構認證,其光電轉化率達到25.1%,創下最新世界紀錄。另外兩家子公司制造的玻璃基大面積銅銦鎵硒(CIGS)薄膜組建的柔性銅銦鎵硒薄膜組件轉化率分別達到了18.7%和17.88%,均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而這個紀錄上次被刷新僅僅是在15年。 
      可以說,各國光伏產業的"競賽"已然開始,節奏也在逐漸加快。也是在15年之前,中國光伏產業憑借其成本優勢與資本優勢迅速打入國際市場,在令世界側目的同時,很快也遭到了來自歐美的"雙反",一度陷入"光伏產業的凜冬"。一方面,我們可以說歐美國家在經濟低迷的同時也已經意識到了大力扶持本國光伏產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明白,在光伏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所謂的"先發優勢"并沒有那么強勢。 
      我們必須直面的事實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仍需進一步克服光電轉換效率低和材料成本高等問題,而在太陽能產品的應用方面,美國也遠遠領先于我國--不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在光伏產業上本就不明顯的優勢將逐漸喪失,從而導致我國在這場"光伏競賽"中陷入被動。但即使如此,這也并不能改變人類終將逐漸邁入"光伏時代"的事實。"光伏競賽"顯然已經起跑,即使我們距離全面普及純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終點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許多國家顯然都已經意識到了"大勢所趨",并開始你推我搡地奮勇追趕。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開打了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準備對接近600億的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其中包含了大量高科技產品。而在這之后,中國政府也迅速作出反應,其在3月23日早7時左右發布的"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約3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立即生效。這30億的"回應",也僅僅只能算作中國方面對上一次"雙反"的"報復"罷了。 
      貿易戰的開打,不僅僅是美方在特朗普上臺后對于全球化貿易態度上的轉變,更標志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迅速崛起已對美方產生嚴重威脅,其中,光伏領域也不能免俗。 
      『 或將引發新問題 』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以及新能源時代的不斷臨近,我們必須意識到新的威脅也正在產生。對于數據安全的關注與顧慮催生了"區塊鏈"的概念,而新時代的"能源安全"卻尚未引起人們的關注。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人們手握煤炭與電氣,而當大戰結束時,他們掌握了石油;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人們手握石油與內燃機,而大戰的結束依靠的卻是核能。 
      在此,筆者只是陳述一個事實,在能源史的演進中的確確少不了戰爭的身影和無數冤魂的哀鳴。從煤炭到石油,從石油到核能--即使廣島的蘑菇云依然長留影片之中,即使切爾諾貝利的廢墟仍在封禁之時,能源背后隱藏著的風險也并沒有能夠阻止人類對其進行利用。 
      誠然,筆者在前文中提及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安全上的優勢,但這并不代表"光伏時代"就真的能讓人們高枕無憂。潛藏的威脅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人為因素與不可抗力。 
      所謂的"人為因素",主要是指來自能源網絡外部的攻擊。我們不敢妄言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是否會是下一次全球大規模戰爭的契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屆時有那么一場戰爭,它展開的方式也必定不可與今日同日而語。從遠程導彈攔截到無人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軍事對抗正在日趨"遠程化"。出于各種考慮,軍方更傾向于"決勝于千里之外",而非"搏命于毫厘之間"。 
      在這個趨勢下,預測未來情境,我們需要考慮到與"光伏時代"一起到來的尖端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無人駕駛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戰爭將不再是士兵拿起槍支在戰場上火拼,或是國與國之間的導彈在太平洋上方碰撞出令人驚懼的爆炸,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數據流中的一串,恰到好處地鉆入某個漏洞,只需幾秒便可讓一個地區的能源互聯網陷入癱瘓,從而徹底阻礙該地人類的日常社會活動與國家的經濟發展。 
      發動一次針對人們能源安全攻擊的代價將變得前所未有的低,不需要任何炸彈或是軍事設施,只需要動動手指,網絡另一端的災難就會變為現實。這樣的可能性無疑是科技進步對世界提出的新的挑戰--不僅存在于國與國之間,也存在于恐怖主義與和平世界之間。 
      另一方面,就如同石油時代的"劇情"一般。現如今光伏發電的成本還較為高昂,由石油向天然氣過渡,由天然氣再向太陽能過渡的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也非旦夕之功。可以說,人類最后放棄石油作為主要能源絕對不是因為世界上的石油被開采殆盡,而是利用石油進行能源轉化的效用已大大低于開發過程中付出的成本。同理,"光伏時代"的到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勢必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天然氣與太陽能并行"的雙能源過程--其中,天然氣能源轉化率與性價比的逐漸降低,與光伏技術日益成熟后轉化率及性價比的增長并行,帶來的問題是實現平穩過渡后"新能源"與經濟形勢之間的矛盾。 
      在"太陽能技術"成為了新的"黑金"之后,石油時代兩次經濟危機的悲劇是否會重演。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伏發電太陽能電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