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第三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暨領跑者基地技術交流會,在江蘇揚州寶應縣舉辦,會期將于11日結束。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將以“跨界融合、智贏未來”為主題就新能源特別是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深入研究討論,廣泛交換意見,悉心謀劃發展。
寶應縣委書記王逍霄介紹,近幾年來,寶應依托自然稟賦優勢,在國家和省市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在技術服務單位和眾多企業的支持和參與下,積極打造光伏發電應用與制造全產業鏈,光伏發電產業從無到有,飛速發展。至目前,全縣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超800兆瓦,建成并網發電200兆瓦以上,已經先后吸引續笙新能源、上海晶科、華電集團等一批央企國企、行業龍頭來寶投資合作,光伏應用與制造產業業已成為寶應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增長極。據介紹,寶應基地采用的是全國首家“漁光互補”開發方式,總裝機容量2.08吉瓦,共將建設22個“漁光互補”電站,規劃分三期建設,擬利用水面6.4萬畝。寶應這一示范基地此次入選,將為江蘇揚州市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再添新動力。
業內認為,寶應可實施漁光互補發電總規模達3.5吉瓦,均為集中連片水面,全省范圍內面積最大,非常適合大型項目實施,具有集中示范的表率作用。寶應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寶應境內河湖密布、地形平坦,水域灘地面積達70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1/3左右。寶應基地漁光互補、一地兩用的特點,能夠極大地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同時,“光伏+漁業”有機結合,改變了傳統的漁業生產方式,產生了促進水產養殖業優化升級的衍生效應。據悉,寶應這一示范基地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漁光互補”“暫態儲能”項目,示范引領效應值得期待。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11月首個“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并網發電至今,全縣集中、分布式光伏電站已經達到11座,總裝機容量197.383兆瓦,居民光伏電站等29座。其中僅集中、分布式光伏電站累計發電量已經達到2.06億千瓦時以上。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寶應縣擬在西安豐等多個鎮進行光伏基地建設,總占地面積約45平方千米、6.8萬畝,建設規劃總裝機容量2.08GW、27座光伏電站,分兩個階段實施。光伏電站擬采用“漁光互補”開發方式,將規劃區域打造成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先進技術示范、特色水產品養殖、特色漁業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綜合開發基地,工程靜態投資約為169億元。工程全面建成后,平均每年可為電網提供約233667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不但能夠滿足寶應縣當地的電力需求,有效改善能源結構,而且還有大量盈余電力送入電網。
未來,寶應基地規劃目標是:打造成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技術先進示范、生態漁業養殖、特色漁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基地。
水下養魚,水上發電。暢想未來,藍色的太陽能板架滿水面,將呈現出“水天一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