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拐點已至 機器人需求進入持續增長期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工業資源網2018-07-01 我要評論(0 )   

    回顧日本,工業化中后期是工業機器人需求爆發黃金節點。日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均GDP超2000美元,進入工業化后階段,與此相對應工業

    回顧日本,工業化中后期是工業機器人需求爆發黃金節點。日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均GDP超2000美元,進入工業化后階段,與此相對應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迅猛增長。1985年,工業機器人保有數量達9.30萬臺,十年增長92倍、制造業人均保有量為7.53臺/千人,超1974年的90倍。宏觀角度,經濟結構向第三產業轉型;資本、技術密集型中高端制造業不斷成長以支撐“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與GDP高增速相背離的勞動力人口增速逐步下滑。此背景下必須依托技術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拉動經濟增長。微觀產業角度:供給端,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相結合有效降低工業機器人產品成本、提升可靠性,其產業化應用被視為引領生產力革命新手段;需求端,汽車產業爆發增長釋放直接需求紅利,而政府眾多積極政策的引導梳理,亦激發下游中小企業智能化生產線改造需求。
     
     
     
    觀望國內,拐點已至,機器人需求將持續高增長。2013年,中國人均GDP(現價美元)為7078美元,即已達到工業化后階段標準(按美元購買力平價折算)。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密度接近日本上世紀80年代初水平,在宏觀產業發展節點類似背景下,對標日本八十年代工業機器人行業黃金發展史,國內機器人需求量有望持續高增長。此外,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逐步完善,上游零部件逐步打破進口壟斷局面,打造本體產品降價空間;中游本體制造技術持續突破,自主產多關節工業機器人份額顯著提升;下游系統系統集成不斷向通用工業領域滲透,全產業鏈格局的成型將有效助力需求釋放,奠定持續高增長基礎。
      
    未來三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預計在40%左右。YasuhikoTorii教授在對韓國及日本、美國等10余個發達國家的70-80年代機器人產業發展歷史研究的基礎上指出,一個國家的機器人保有量由兩個主要因素決定,一是經濟或工業化水平,二是本國制造業的出口。他認為,機器人產業在不同國家的發展符合資本品增長的“雁行模式”,并提出“機器人密度曲線”。基于其研究結果,我們進行了國內機器人保有量的定量計算預估,參照估算結果,未來三年,國內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達64.58、89.45、121.04萬臺,暫不考慮舊機報廢,則未來三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年預計銷量為18.08、24.88、31.59萬臺,同比增速分別為37.87%、37.62%及26.99%。

    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工業機器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