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芯能科技張利忠:光伏行業下半場看分布式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上海證券報2018-07-12 我要評論(0 )   

    專注分布式光伏的芯能科技上市了。光伏行業的下半場會怎樣走?芯能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張利忠認為,在國家政策、土地制約等因素

          專注分布式光伏的芯能科技上市了。光伏行業的下半場會怎樣走?芯能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張利忠認為,在國家政策、土地制約等因素的影響下,光伏地面電站建設將告一個段落,分布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產業的主流。
      分布式光伏引路人
      “我們7月9日正式掛牌交易,這也是我們公司成立10周年紀念日。毫不夸張的說,分布式光伏發展到今天,我們是引路人之一。”提起做光伏的這10年酸甜苦辣,張利忠可以講上三天三夜。而對于選擇分布式光伏,張利忠說,今天的上市,就是對自己當初選擇的最好交代和成績單。
      “分布式光伏是個苦活累活,當時有資源的公司看不上這個市場。”對于早在2013年就“吃”分布式光伏這個“螃蟹”,張利忠表示,那個時候,業主覺得省不了多少電費,怕麻煩又怕損壞屋頂并不愿意嘗試。每個項目很小,管理和施工都不夠經濟,企業也沒有推動的動力。
      資料顯示,2012年在歐美“雙反”夾擊下,國內光伏產業陷入窘境,部分光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2013年,國家開啟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嘉興被列為浙江省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
      張利忠覺得這就是機遇。“1萬平方米光伏發電可以省下450噸煤,減少900噸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于種了15萬棵樹,您看不上光伏發電的收益,就當做慈善吧。”張利忠常常這樣苦口婆心地對業主說。一家一家去談,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答,與工人一起在大太陽下施工,張利忠這樣堅持了2年,芯能科技終于用技術和服務樹立了口碑,打開了分布式光伏市場。
      分布式光伏將成行業主流
      光伏行業的下半場會怎樣走?張利忠大膽預測,未來分布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產業的主流。
      6月初,發改委等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叫停普通光伏電站、嚴控分布式光伏規模,并將新投入運營的電站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05元/千瓦時。
      “這個政策很及時,會引導光伏產業更加市場化,對行業長期發展也是好事情。”張利忠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度電成本快速下降,補貼已經成為行業不正當競爭手段。降低補貼不僅有利于行業建立長期有序競爭,也可以進一步倒逼技術進步。
      由于地面電站趨向飽和,大量的資本和企業開始涌入分布式光伏市場,協鑫集成、英利等光伏巨頭也跑步進場,2017年被市場稱為分布式光伏元年。
      在張利忠看來,分布式光伏的潛在市場空間巨大。“我們有超過13億城鄉居民,按每戶4人計算共計3.5億戶家庭,如果每戶安裝3千瓦,有30%的家庭安裝,家庭分布式光伏市場規模就可以達到300GW,更別說更大量的廠房屋頂了。” 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分布式光伏裝機量有望以超過年均20GW的速度發展。 
      張利忠建議,本著節能減排的環保要求,應該引導新建廠房建設分布式光伏,并放開發電的隔墻交易。“分布式發電價格比電網更低,就地由業主消化掉,可以實現公司、業主、國家三方共贏。”
      加大自持電站規模
      芯能科技發展的“底氣”從哪里來? 張利忠表示,底氣就是分布式光伏的“自發自用”,使得行業成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良性生態。芯能科技自持電站所發電量,絕大部分都實現了“自發自用”。
      據介紹,從公司的角度,“自發自用”的電費高于電網上網價格,又減少了輸送損耗,從而提高公司電站發電的用電效率,這樣就提高了公司的發電收入;而從用戶的角度,用戶用電又低于電網價格,除了降低用電成本外,還可以獲得屋頂租賃收益,以及公司提供的屋頂修繕、用電監控、故障維修等一攬子服務。
      由于看好長期收益,芯能科技下一步還將加大自持電站規模。“有人說我們盈利能力下降了,其實是因為加大自持電站所致。”張利忠表示,芯能科技長期看好分布式光伏,通過自持電站,將收益轉化為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和收入。
      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芯能科技開始自持分布式光伏電站。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投資建設自持分布式光伏電站合計127個,累計裝機容量179兆瓦,年發電能力約1.8億度,這些電站可為公司帶來持續20年的穩定現金流和收入。
      張利忠還介紹, 下一步,公司還將以自持電站為依托,開展智能微電網建設,通過優化客戶的供電方案,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伏發電太陽能電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