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F-35加持激光炮 尚難成空戰“大殺器”

    星之球科技 來源:科技日報2018-09-05 我要評論(0 )   

    美國空軍ABL機載激光武器  近日,英國某媒體報道,英國皇家空軍將為F-35隱身戰機安裝激光炮。今后10年,英國將購買48架F-35戰

     

    美國空軍ABL機載激光武器
     
      近日,英國某媒體報道,英國皇家空軍將為F-35隱身戰機安裝激光炮。今后10年,英國將購買48架F-35戰機。據稱,英國和美國政府正在斥資數百萬英鎊,用於研發一款可安裝在這種戰機上的激光武器。F-35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款裝備這種未來武器的戰機。
     
      F-35是機載激光武器理想平臺
     
      2016年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曾宣布,將為包括具備垂直升降功能的F-35B隱形戰斗機在內的幾乎所有飛機安裝激光武器。此次是西方媒體再次宣稱F-35將安裝激光武器。前述英國媒體報道,F-35將使飛行員能快速瞄準一系列目標並發射定向能激光束,在幾秒鐘內將目標摧毀。一名消息人士透露,給F-35戰機安裝激光炮將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很多人知道,F-35所裝備的F135發動機,既是世界上第二個推重比大於10的戰斗機動力系統,也是人類航空史上推力最大的軍用加力渦扇發動機。再加上其先進的設計理念,使得它成為新概念空戰武器的最佳試驗平臺。
     
      “如果機載激光武器在技術上可行的話,F-35確實是戰斗機安裝機載激光武器的理想平臺。”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易芳表示,“當前的高能激光武器是一種優勢的近身防御武器。目前,戰術高能激光武器的射程大致從數百米到幾千米,或者是幾十千米不等。有資料顯示,美軍機載激光武器從空中打擊地面或者空中目標的距離可達20千米左右。激光武器如果能夠安裝到F-35上,將極大彌補其近距格斗與導彈防御上的不足。”
     
      “與F-22相比,F-35在高速性、靈活性和作戰半徑等性能上都有所下降,而高能激光武器可以彌補其作戰性能上的不足。作為裝備協同作戰能力系統的聯合攻擊戰斗機,F-35具備強大的聯合交戰能力,在體系化作戰時代,恰好能夠更好地發揮高能激光武器的作戰效能。”易芳說,“再者,F-35作為一款多國聯合開發的戰斗機,有著廣泛的國際軍火市場,而且價格昂貴,如果加裝高能激光武器,可以使美國獲得更多的軍售利益。”
     
      易芳介紹,“目前,高能激光武器正處於技術突破向技術轉化應用階段,達到了可以實戰運用的水準。20世紀末,美國空軍在《21世紀空中與空間力量展望》提出了‘著眼於未來發展的節能型第二代高能激光武器’這一概念,應該說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從目前來看,如果美軍決定大規模生產,2020—2025年應該可以規模化成軍,形成實戰能力。”
     
      冷卻、供能與小型化問題亟待解決
     
      其實,實用型的機載激光武器早已經出爐,這就是美國的機載激光器計劃(ABL),這是一款戰略激光武器。但是,每一架ABL飛機耗資10—15億美元,成為繼B-2轟炸機之后最貴的飛機。在取得數次彈道導彈攔截試驗成功后,由於技術復雜、成本過高、實際可用性低等諸多原因,被美國國防部於2011年底終止。那麼,要想讓機載激光武器重新被安裝到飛機上,還有哪些問題必須解決?
     
      易芳介紹,“機載激光武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冷卻、供能與小型化問題,高能激光武器的供能大、溫度高,對冷卻系統和供能系統要求就很高,而飛機的承載平臺有限,特別是安裝在空間本就比較緊湊的戰斗機上”。
     
      而美國ABL系統的武器設備重量達到80噸,需要大型運輸機或者大型客機作為搭載平臺。同時,ABL的輸出功率雖然很大,可達到兆瓦級,但還是遠未達到實戰要求。即便其能夠安裝到戰斗機上,也還有很多其他問題需要解決。
     
      “當前,機載激光武器在作戰精度、作戰效能方面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易芳指出,“傳統的導彈是依靠偵察、預警、監視系統進行概略定位,再依靠導彈的末端制導實現精確打擊,而激光武器發射的是高能激光束,要在快速移動的作戰平臺上從不同角度精確打擊目標,就必須依靠機內的跟蹤瞄準裝備。現實情況是機身震動對跟蹤瞄準的精度影響比較大,如果是運動目標難度更大。同時,大氣、濕度、塵埃等戰場環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激光武器的作戰效能。”
     
      離實戰應用還很遙遠
     
      雖然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激光武器都已成為飛行器的標配。但就目前的技術水平看,比起先進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機載激光武器未來幾年內會成為空戰“大殺器”嗎?
     
      “可以肯定,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在飛機上安裝激光武器將是非常必要和必然的。”易芳說,“然而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激光武器被世界各國列為‘撒手锏’武器,但目前所具備的性能還並不足以成為所謂的‘大殺器’。”
     
      易芳介紹,按照美國所設想的未來機載激光武器的性能,飛機機艙內儲存的激光介質射擊次數能達到40次﹔照射目標的時間為3—5秒﹔激光功率為3兆瓦﹔最大射程為600千米,平均巡航時間為48小時。或許這才真正滿足未來進攻作戰的需求,但這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這需要技術部門系統性解決體系構架問題,實現系統小型化、大功率,同時還要重點解決光學元器件的性能問題。
     
      “一般來說,從技術實現到實戰運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克服試驗環境與實戰環境之間的巨大差異。且不說當前的技術水平能否達到美國所設想的機載激光武器的要求,單只是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博弈進化的過程,沒有無所不克的矛,也沒有攻無不破的盾。所以,面對未來飽和攻擊和高超聲速攻擊,以及未來激光防御技術的發展,能否成為‘大殺器’還有待時間和高新技術的檢驗。”易芳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武器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