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醫療激光新聞

    骨折后用3D打印能再“長”好

    星之球科技 來源:信息時報訊2018-11-14 我要評論(0 )   

    骨折關節缺失怎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記者日前從南醫三院了解到,該院剛完成了首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假體距骨部分置換手術,使得患

     骨折關節缺失怎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記者日前從南醫三院了解到,該院剛完成了首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假體距骨部分置換手術,使得患者踝關節基本恢復了正常,能正常行走,且關節和原本的功能一樣,經過檢查,距骨假體已經與自體部分相融合,非常穩定。
     
      據介紹,陳女士今年2月因車禍送入南醫三院救治,當時她全身多處骨折和損傷。由于踝關節開放性損傷嚴重,且內部距骨缺損大半,該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參軍在做完前期手術后,計劃等其傷口愈合完好再處理距骨缺損的問題。
     
      曾參軍一直致力于3D打印在骨科領域的運用相關研究,在業界最早開始用3D打印技術完成術前模擬骨折整復手術??紤]到陳女士的情況,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與缺損區域匹配的距骨假體進行部分置換。
     
      根據國內外文獻資料,曾有國外專家嘗試距骨部分置換,但是自體距骨跟假體距骨很難實現牢固固定,會有錯位的情況發生。于是,曾參軍決定對3D打印距骨假體進行改良,他的團隊醫生將陳女士的距骨做CT掃描,并三維重建,以右側完整的距骨作為鏡像模板,打印出患側缺損的距骨假體,且在假體與自體骨的接觸面設計多孔結構,內部結構類似蜂窩狀,術中將這個鈷鉻鉬合金材料做成的假體植入缺損部位,并將假體接觸面凸出的兩枚釘棒嵌入自體距骨,兩個界面完全貼合。
     
      術后2個月,患者開始下地行走,踝部力量恢復良好,行走穩定。經過CT復查,醫生們發現,陳女士自體距骨已經在往假體的蜂窩孔里生長,這證實了曾參軍當初的設想:多孔結構的假體,能促進自體骨長入;距骨部分置換能使自體距骨上附著的韌帶及其自體感受器保存完好,這些讓假體在體內更穩定,更牢固,使患者的踝關節恢復如初。據曾參軍介紹,3D打印生物型多孔假體距骨部分置換在陳女士身上的成功運用,是世界首例。

    轉載請注明出處。

    3D打印,骨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