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空戰幻想
美國空軍官員日前表示,激光武器的第一次空中測試將于2021年進行。當前工作的重點集中于提高現有激光武器應用的功率、精度和制導能力,將功率從10千瓦提高到100千瓦。空軍武器研發人員也在研究制導機制,使激光武器能夠持續跟蹤特定目標。美國空軍計劃先在C-17和C-130等大型平臺上發射激光武器,直到小型化取得成果后,再將其搭載到F-15、F-16或F-35等戰斗機上發射。鑒于目前的技術狀況,運輸機可以在短期內搭載機載激光器所需的移動機載功率。
C-130搭載激光武器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已經制定了一項計劃,在20年代中期開發無人機和有人駕駛飛機的激光武器,以配備空中平臺。當談及無人機載激光武器時,關于它何時才能真正使用目前尚且沒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表——然而,這類武器技術也在迅速發展之中,美中俄等國激光武器測試的相關新聞報道也是層出不群。
未來的激光武器可以極大補充現有武器或無人機發射武器,例如地獄火導彈。美國軍方官員解釋道,激光武器可以提供一種摧毀目標的替代方案,可以連續射擊,降低開支,而且還能提高精確度。例如,激光武器的關鍵優勢之一在于能夠在不引起爆炸的情況下融化或焚毀來襲導彈或敵方目標。
毀傷測試
早在2016年,AFRL就對外發布了《2020年光速作戰》報告。報告中提及,利用功率為30千瓦的激光在數公里范圍內實現從無人機到小艇的“拒止、擊退、破壞和摧毀”。功率更強大的激光武器具有對空、對地和對海應用,可以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對抗大量硬式軍事裝備和車輛。
今年早些時候,國會研究服務部在有關定向能項目的報告中詳細介紹了發展激光武器的一些優勢和局限性。定向能(DE)可以同時用作傳感器和武器,從而將傳感器到射擊的時間間隔縮短為秒。這意味著,美國的武器系統可以在對手響應之前就對目標展開多次打擊。激光武器還會帶來巨大的成本優勢,使得它們更容易被重復使用。低成本的激光武器可以摧毀目標,無需發射昂貴的攔截導彈。戰斗機搭載的導彈數量有限,而激光武器的射擊次數可達數千次。此外,移動電源技術、目標定位算法、波束控制和熱管理技術都在迅速發展,這也為成功應用激光武器增加了前景。
F-35也要搭載激光武器?
當然了,該技術依舊面臨著挑戰。比如說,激光武器可能會遭受“光束衰減、射程有限以及對非視距目標的應用能力”的影響。激光武器必須實現在飛行過程中由航空機械抖動引起振動時實現精確定時、跟蹤和指向。此外,激光武器還要避免遭受到光學干擾。
目前,高能激光器的地面測試正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進行。該計劃包含兩個并行的項目,自防護高能激光器演示驗證(SHiELD)旨在將激光器系統安裝在飛機上,測試其摧毀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能力;演示驗證激光武器系統(DLWS)旨在將激光器安裝在巡邏艦、戰斗機、偵察機、裝甲戰車、無人機等軍事平臺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