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出現了一副殲轟-7A“飛豹”戰斗轟炸機816號原型機掛載“云箭”1000-1制導炸彈照片,首次曝光了這種一噸級激光制導炸彈真面目。據悉這張照片來自2018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NORINCO)的宣傳片,說明我國在第二代半主動激光制導炸彈發展上已經系列化,除了已經列裝部隊的GB500 500千克級和GB1000一噸級鉆地彈之外,還發展出一噸級高爆戰斗部的“云箭”。

雖然衛星制導炸彈因出色的全天候作戰性能已經成為精確制導空地彈藥的主流,但在精準程度和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始終遜于傳統激光制導炸彈。以美國的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為例,這種精確制導炸彈在GPS全球定位系統的輔助下能達到13米的圓概率誤差(CEP),而相同等級的激光制導炸彈圓概率誤差則為5~6米,相差了一個數量級。

激光制導炸彈在投擲后,引導頭始終追蹤載機瞄準吊艙射向目標的激光光斑,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不斷修正軌跡,因此可以實現打擊在地面移動的目標,這中能力是也是衛星制導炸彈無法實現的。2018年11月,F-35戰斗機在一次測試中投擲了5枚227千克GBU-49鋪路IV激光制導炸彈,準確擊中5個地面目標,其中一個還是移動目標。

2018年12月央視軍事首次曝光我國殲-10C戰斗機實戰投擲第二代激光制導炸彈的鏡頭,有 “大紅鷹”之稱的南部戰區“大紅鷹”航空兵某旅在高原展開實彈訓練,投擲了GB500 500千克激光制導炸彈。
國產第二代激光制導炸彈最大的特點是取消了傳統激光制導炸彈的風標式導引頭,改用更先進的陀螺穩定式導引頭,因此具有受環境風影響小、命中精度高的優點。除精度改進之外,這種激光制導炸彈還具有打擊地面或海面運動目標的能力,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官網GB500產品介紹頁面顯示只要目標速度小于30公里/小時,該彈就能準確命中,相信同代“云箭”也具有類似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