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伏企業業績下滑屬于意料之中的結果,今年光伏企業依然面臨嚴峻形勢,業績或將繼續出現下滑的情況。
光伏上市企業業績普遍預降
通威股份(600438,SH)發布的2018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12億元至21.13億元,同比增加0%至5%;預計扣非凈利潤為18.64億~20.6億元,同比變動在負5%~5%。
通威股份的業績已經是行業中的稀有存在。
隆基股份(601012,SH)2018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26.61億~27.6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25.36%到22.55%。
東方日升(300118,SZ)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億~3.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13%至61.52%。
陽光電源2018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億至8.5億元,同比下降17%~22%;中來股份預計2018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億~2億元,同比下降41.99%至22.65%。
*ST海潤預計虧損約25億~37億元,受繼續虧損影響,*ST海潤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了解,去年有超六成的光伏企業出現業績下滑。
這些企業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國內光伏行業政策發生較大變化,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明顯下滑,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對整個行業盈利水平和開工率產生較大影響。
今年光伏企業困局難改
國內光伏政策的變化,主要是指去年出臺的“531新政”。即2018年5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出臺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對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規模及補貼價格均作出進一步限定。
“531新政”導致光伏業內加劇了優勝劣汰,對位于光伏產業鏈中游的硅片生產商來說,硅片價格大幅下滑,諸多生產商忍痛低價出售,有的生產商甚至干脆停產以避免“越產越虧”的尷尬境地。同時,光伏組件價格也出現大幅下降,從而導致光伏組件生產企業業績出現下滑。
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531新政’對光伏全產業鏈沖擊都比較大,可以看到不同生產環節的企業2018年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這種趨勢在今年可能很難得到緩解。”
此外,光伏業內人士廖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光伏產品價格很難上漲,所以光伏企業業績想要扭轉有難度,甚至一些中小型光伏企業將會出現關門的情況。不過,海外市場在2019年是爆發的一年,專注海外市場的光伏企業今年的業績會出現好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