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去年的股市,廣大股民可以說“很受傷”!
2018年,上證指數全年暴跌24.59%,給全體股民來了一計“悶頭棍”,人均虧損近10萬元。一片哀嚎聲中,卻有一個板塊扮起了“財神爺”,讓投資者過了個好年。數據顯示,從2018年10月起,一批A股光伏上市公司的股價在墜入低點后,悄悄展開了V字反轉,逆勢走出了一波穩定上揚行情。截至目前,短短數月時間,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在內的一些行業龍頭的股價甚至實現了翻倍。作為全球能源革命的“香餑餑”,光伏行業在逆境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自己的錢包能不能再“鼓一點”?光伏板塊的投資空間還有多大?這可能是廣大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其實,沒有“上車”的投資者也不必過于著急,因為光伏產業的全新一波“大紅包”已經在路上。
就在元宵節前夕,2月18日下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突然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準備搞一件“大事情”。根據可靠渠道獲得的情報,2019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將有重大機制創新,包括以補貼額定裝機量,首次將戶用光伏單列并給予單獨規模,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等七個方面。“靴子”一旦落地,光伏產業勢必又將展開新一輪的“精彩表演”。
“急剎車”后,光伏產業表現如何?
近些年,隨著光伏電站在我國遍地開花,光伏在廣大農村地區也成了常用“電器”,但是真正了解光伏產業的人卻不多,那么光伏產業的生命力究竟如何?
可以說,中國光伏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亞于中國乒乓球隊在世界上的地位。2018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規模已經達到1.74億千瓦,穩居世界第1位,是名副其實的光伏“夢之隊”。
即使在2018年5月31日,“531”新政給光伏行業拉了“急剎車”,光伏產業在短暫的調整之后,仍未出現斷崖式下滑。2018年全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4426萬千瓦,僅次于2017年新增裝機,創歷史第二高,遠超業界預期。
不過不同于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作為后起之秀的新能源,政策的變動對光伏產業影響頗大。要判斷2019年甚至今后光伏產業的走向?理清今年的光伏政策顯得極為關鍵。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2019年,將保持光伏產業合理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節奏,分成兩大塊:一塊是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另一塊是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消息,2019年,不需要補貼項目由各省按平價低價項目政策組織實施,將需要補貼項目劃為5類:扶貧項目、戶用光伏、普通光伏電站(地面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領跑者和特高壓通道配套等專項項目。
也就是說,以前光伏發電全面依賴補貼,旱澇保收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以后大家要自己學著“找飯吃”。
行業發展幾大“瓶頸”將得到有效解決
自己“找飯吃”是不是意味著光伏這個行業不好混了呢?
恰恰相反,將行業分為補貼和無補貼兩類項目發展,將有效解決補貼拖欠、規模限制、不公平競爭等一直以來嚴重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即使是補貼項目也要通過競價來實現。除扶貧、戶用和原已批準的特殊項目外,分布式和地面電站將全部采用競價的方式獲取補貼指標。通過競價來發現價格,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補貼強度,從而將增加裝機量。
補貼拖欠一直是影響光伏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截至2017年底,我國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總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達455億元,且呈逐年擴大趨勢,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記者了解到,光伏新政或將采取“量入為出”的方式,以補貼額定裝機量。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協調后,打破了以往三家單位“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或改變以往光伏項目建成數年仍遲遲得不到補貼的窘況。
如果您家屋頂已經建了光伏電站,還要特別關注一條:新政或首次將戶用光伏單列并給予單獨規模,實施固定補貼。以后再也不用擔心自家電站拿不到補貼了。
利好!今年光伏裝機量有望超過去年
如何判斷光伏企業和光伏行業能否在新的一年實現業績的穩定增長呢?
在行業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最簡單粗暴的一招就是看新增市場規模有多大,而這個市場規模就是以光伏發電裝機量為基礎的。
業內人士認為,即將鋪開的2019年光伏新政,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思路,如能順利實施,今年光伏裝機量將超2018年。
再看看長線投資機會。
麥肯錫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光伏將在十年間實現指數級增長并會一直增長至2050年。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光伏的價格都將低于天然氣和煤炭。2015年至2050年間,太陽能發電將出現爆炸式的60倍增長,超越同期風電行業。
如果清潔無污染可再生的光伏發電價格比化石燃料還要低的時候,它的市場競爭力是毋容置疑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