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將會有哪些企業在角逐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后的寡頭呢?
角逐30億補貼蛋糕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2月18日下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相關工作征求企業意見,其要點可以總結為財政部定補貼規模、發改委定補貼上限、能源局定競爭規則、企業定補貼強度、市場定建設規模。
會議提出,2019年的光伏發電建設將采取“量入為出”的方式,以補貼額定裝機量,改變以往財政部、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該方式實行后,過去光伏電站建成數年仍拿不到補貼的狀況將有所改善。
同時,會議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需要補貼項目將劃分為五類,分別為扶貧項目、戶用光伏、普通光伏電站(地面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以及領跑者、特高壓通道配套等專項項目。其中,戶用光伏首次作為單獨分類,給予單獨規模,對其年度裝機總量進行管理,并實施固定補貼。
按照座談會提出的意見,國家能源局將于每年年初發布國家補貼支持的戶用光伏年度裝機總量,電網公司每月公布上一個月的裝機量,當公布的上一個月裝機量已突破總規模限制時,本月最后一天為本年度可享受國家補貼的戶用光伏并網截止時間。
這意味著,戶用光伏將有一個月的補貼緩沖期。
為解決戶用光伏在2018年“5·31政策”實施后的遺留問題,本次座談會還提出,戶用光伏在2018年5月31日后并網未納入國家補貼規模的,可以申報2019年額度。
2018年5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控制光伏新建規模、降低補貼強度、資源配置市場化等事項做出了安排。該政策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厲光伏政策”。自此,中國光伏全產業鏈步入“寒冬”,其殺傷力甚至可以與前次歐盟補貼驟降帶來的行業巨震不分上下,使不少企業遭受致命一擊。
2018年10月9日,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正式聯合下發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說明的通知》確定,6月30日之前并網投運的項目可以享受補貼,這才使得光伏企業開始逐漸回暖。
據統計,2018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4426萬千瓦,僅次于2017年新增裝機,為歷史第二高。
其中,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分別新增2330萬千瓦和2096萬千瓦,占比分別為52.64%和47.46%。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74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集中式電站1.24億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萬千瓦。若此次新政得以順利實施,光伏協會預計,2019年光伏裝機量將超過2018年。
可以明確的是,2019年光伏新政將會帶來三點實際性的變化:無補貼項目將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2019年將會以補貼額定裝機量,該補貼額度據透露是30億元;戶用項目將單列并給予單獨規模,實施固定補貼。
此次會議正式開啟了平價上網政策的序幕。在光伏新政的影響下,2019年,所有光伏企業都將圍繞著30億元的補貼蛋糕進行角逐。
不同于以往分布式與地面電站分開制定標桿上網電價的慣例,此次征求意見機制符合多降補貼、多給規模的訴求,競價方式上有了兩大變化:一是將此前享受固定補貼的工商業分布式項目與集中式地面電站項目同臺競價;二是將此前集中式電站指標分配到省、各地分別競價的指標分配方式,調整為國家統一競價,進而排序分配。
當光伏進入競價機制后,補貼強度越低,裝機規模將隨之越大。國家補貼資金將會優先用于補貼成本下降快的項目和地區,盡快促進平價上網。
這一全新補貼管理方式的調整,將對2019年光伏發電管理機制帶來重大的改變。
東吳證券認為,國家統一競價更利于充分利用優勢地區光伏資源,從而進一步壓縮非技術成本,讓補貼資金能夠用到度電成本最具競爭力的項目上,預計整體電價補貼強度將明顯低于此前的地方競價模式,從而令有限的補貼資金規模轉化為盡可能多的新增裝機量。若補貼總規模為30億元,最終競價度電補貼為0.05元,考慮戶用等項目占用,預計可對應約50GW的新增裝機量;同時,并網結點的設置將保障光伏裝機進度。
東吳證券預計,2019年,國內實際裝機量有望超出此前40GW左右的預期。
另一方面,考慮到量入為出的思路,國海證券預計,2019年,新建光伏項目補貼將不再拖欠,新項目的資金成本降低,現金流改善,競價機制將有助于促進度電成本的降低,產業鏈龍頭廠商的優勢將更加突出,未來方向的新型技術也將加速滲透。
據統計,2018年,全球光伏裝機103GW,中國裝機約為44GW。在國內裝機保持平穩的背景下,2019年,光伏裝機增量主要來自于海外多國市場的復蘇。
由于下游需求放緩與季節性的影響,電池板塊近期出現降價現象。單晶硅片在產能釋放之前,有望維持量價齊升的邏輯。
技術迭代利好行業寡頭
目前,用于單晶PERC電池的高品質單晶硅片供給偏緊,龍頭廠商隆基股份(601012.SH)、中環股份(002129.SZ)2019年新增產能較少。
以目前行業產能規劃來看,2020年,單晶產能僅為80GWh左右,按照全球150GWh的裝機需求,缺口仍很大。
東吳證券認為,在單晶硅片行業持續高度景氣和單晶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趨勢下,單晶硅片進入新一輪擴產周期將是大概率事件,單晶硅片設備公司將隨之受益。
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是平價上網的關鍵因素,東吳證券預計,未來2-3年PERC仍是主流技術路線。
根據測算,2018年年底,全球PERC產能達55GW以上,但仍無法滿足后續的裝機需求,PERC產能仍將維持一定擴張速度。
2月26日,通威股份(600438.SH)在其官網公布了公司 3月的電池片定價,其中多晶電池片定價不變,單晶PERC電池片價格從1.29元-1.3元/瓦下調至1.26元-1.27元/瓦。
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由于國內高效組件的需求旺盛導致單晶PERC電池片滿載,單晶電池片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從2018年10月的1.1元-1.15元/瓦上揚至本次下調前的1.3元/瓦。緊接著,因四季度訂單的消化、產業政策尚不明朗等因素,通威股份新產能釋放,電池片價格由漲轉跌。
但短期波動的影響總歸有限,受益于2018年10月以來的連續上漲,目前單晶PERC的毛利率及價格均相對處于較高水平。
通威股份此次主動下調單晶PERC電池的價格,配合其新產能的投產釋放,整體依舊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但考慮到國內光伏政策短期內難以確定,二季度市場需求端整體持續偏松,單晶PERC的價格或繼續承壓。
與此同時,產業鏈價格走勢分化,海外需求與產業高集中度支撐著硅片價格進一步小幅上漲。
在中環股份年初率先調高報價后,隆基股份于2月下旬也上調了單晶硅片價格,國內價格由3.05元/片提升至3.15元/片,海外價格由 0.38美元/片提升至0.40美元/片。
新時代證券認為,通威股份此次主動調價主要是為了保證公司新產能的產能利用率,并不是因為需求的下降。根據光儲億家數據,2019年1月,光伏出口組件約為5Gw,出口數據超出市場預期,同時二季度國內領跑者開始啟動,三季度日本市場也會對高效產品形成有力支撐,光伏旺季即將來到。因此,新時代證券判斷,2019年,高效單晶產品需求依然旺盛。
盡管下游電池價格承壓,但由于海外市場需求旺盛、產能集中帶來的龍頭議價能力持續強勁,硅片價格與電池價格走勢出現分化。長期來看,隨著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產能的釋放,在下游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單晶硅片價格的支撐力度仍有限。
2019年的光伏產業,或將經歷表面平靜、暗流洶涌的調整期:陣痛轉型在所難免,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而光伏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從量變逐漸演變為質變,行業將走向有綜合性硬實力的寡頭時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