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作為我國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自2014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經過近5年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在穩定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舉多得”的效果,一直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能源局的推崇。
近年來,光伏扶貧的規模、金額、幫扶貧困數方面逐年上升,已然成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早在2018年3月份,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就曾聯合發布《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中央財政還于2018年11月份就已經提前下達全國28個省區市2019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909.78億元。2018年11月份由13個國家部委、機關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中,光伏扶貧也被重點提及:規范光伏扶貧產業,增強“造血”的能力。
在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光伏扶貧的背景之下,我國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積極響應。僅在2017年,其通過自身先進的技術,就開發了30余個光伏扶貧項目。所開發的“造血式”扶貧,充分利用了農村貧困戶的土地資源,實現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真正幫助當地貧困群眾實現精準脫貧。扶貧足跡遍布黑龍江省、吉林省、陜西省、山西省、湖北省等多個省份縣市,為數十個地區村鎮、數萬人帶來經濟收益,助力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織出一張張科技、智慧、創新、綠色的光伏之網。
2018年,漢能繼續響應光伏扶貧國家項目,充分利用農村貧困戶的土地資源,助力實現精準脫貧。參與光伏扶貧的貧困戶可以得到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擁有權,同時獲得除自用電力之外部份電力上網產生的經濟收益。在東北,漢能完成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光伏扶貧項目21個村的光伏系統安裝,并已正常并網發電,估計為每戶貧困戶帶來每年約人民幣數千元的收益,切實地幫助實現整村脫貧。在河南省,漢能在信陽市光山縣與當地合作伙伴完成信陽地區首個光伏扶貧國家項目,幫助區域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
全國工商聯咨詢委員會首屆委員,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此前曾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光伏扶貧要做成良心工程”。他結合當前光伏扶貧項目存在的諸多問題,建議優化選址、保證質量、規范運維,并指出光伏扶貧方式好,政府盤活公共資源,村集體、老百姓不出一分錢就直接有收益,是件惠及百萬貧困戶的大好事,扶貧本就是件公益事業,更要做成良心工程。
此次財政部在記者會上透露的擬安排1261億扶貧資金,比此前中央財政提前下達的專項扶貧資金預算909.78億多出了351.22億,并且財政部再次強調要重點支持深度貧困地區,這無疑又給光伏扶貧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光伏扶貧,將成為2019年扶貧工作的重要方式,以漢能為代表的我國優秀光伏企業也將為國家扶貧大業貢獻更多的能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