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盡管行業發展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增速有所放緩,光伏發電行業仍創下了年度新增裝機歷史第二高的水平。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再度實現了棄光電量和棄光率“雙降”,電量消納情況持續向好。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步穩蹄急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行業一直處于“狂飆”狀態,以令人矚目的中國速度,推動光伏發電產業逐漸成為了我國在國際交往中一張閃亮的名片。尤其是在2018年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累計規模達到1.74億千瓦,穩居全球光伏行業發展的第一把交椅。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集中式電站累計規模12384萬千瓦,占比約71.2%;分布式光伏累計規模5061萬千瓦,占比約29%,同比上升6.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細分來看,2018年度,我國光伏發電集中式電站較2017年增長2330萬千瓦,同比增長23%;分布式光伏較2017年增長2096萬千瓦,同比增長71%,依然延續了2017年的發展猛沖態勢。
得益于分布式光伏在建設場地、消納方式等方面的優勢,其帶動部分發達省市光伏發電規模顯著提升。如,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市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為25萬千瓦。2018年年底,北京市光伏發電累計規模達到了40萬千瓦,同比增長60%,其中,年度新增裝機15萬千瓦均來自于分布式光伏。可喜的是,分布式光伏的飛速發展同樣出現在上海、浙江、福建等經濟相對發達的省市,不僅帶動當地光伏發電行業發展提速,更對當地的能源結構優化以及能源消費綠色轉型形成了強大推動。
2019年,基于光伏發電行業在扶貧攻堅、大氣環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相信行業發展會有更亮眼表現。然而,面對日益開放、激烈的國際市場,面對近在眼前的平價上網時代,我們仍要提醒相關企業,拼質量重于價格戰,提效益重于增規模,在能源綠色、高質量發展時代期待我國光伏人交出更優異答卷。
棄光量率雙降
消納形勢繼續向好
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8.0億千瓦時;棄光率3%,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再度實現了棄光電量和棄光率“雙降”,消納形勢繼續向好。
從發電量來看,在2018年度新增裝機同比增長34%的情況下,我國光伏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消納形勢出現明顯上升。同時,平均利用小時數1115小時,同比增加37小時。其中,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中,蒙西1617小時、蒙東1523小時、青海1460小時、四川1439小時。
得益于國家政策對于清潔供暖工作的積極推動,通過輔助服務市場、清潔供暖熱源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我國光伏發電冬季消納形勢出現明顯好轉。根據國家能源局于2月中旬公布的我國2018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2018年,我國吉林、陜西、貴州及內蒙古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地區在第四季度的監測評價結果由橙轉綠,消納形勢向好發展,冬季不再是光伏發電行業的消納“冰封期”。
2018年,我國棄光現象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兩地。需要看到的是,雖然棄光量依然體量巨大,但是兩地棄光率均處于下降通道,消納形勢正在不斷改善。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21.4億千瓦時,棄光率16%,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甘肅棄光電量10.3億千瓦時,棄光率10%,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2019年是我國光伏發電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邁入平價上網的關鍵之年。正如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2019年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所說,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我國將“繼續推動光伏產業發展,保持光伏產業合理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節奏”。新一年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的表現,值得期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