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高鐵/地鐵

    自動噴淋系統用于建筑 除了粉塵又增效益

    來源:工人日報2019-05-31 我要評論(0 )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中農民工老齡化現象明顯,建筑企業招工難,已然成為國內各施工企業面臨的新興難題。2016年,中鐵五局貴州公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中農民工老齡化現象明顯,建筑企業招工難,已然成為國內各施工企業面臨的新興難題。


    2016年,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承建太焦高鐵站前六標段,長達十公里的襄垣隧道地質復雜,被鐵總列為I級高風險隧道。按照過去施工經驗,這樣的“大工地”,至少需要近千名勞務人員。


    近日,記者在這個大工地采訪時發現,面對一系列新興難題,是科技創新有效解決了施工作業人員大齡化、特殊工種人才缺乏及施工人員難招聘等難題。三年來,項目部共創新和應用工藝、工法21項,其中5項獲得國家專利。如今勞務施工隊僅需500余人就能完成所有施工,農民工全年收入增加了近30%,項目部也實現了降本增效目標。


    小模塊工具助力“精準施工”

    “我們研發的超前小導管角度定位裝置成了工地上的‘網紅’產品,一線工人都喜歡使用。”項目部總工程師吳江華手里拿著兩個巴掌大的紅色小裝置對記者說,這個裝置是項目部職工自主創新的成果。


    記者在襄垣隧道掌子面看到,工人在打設超前小導管前,會將這個輕巧的紅色角度定位裝置套在鋼架上,然后再將風鉆的鉆頭放入定位孔中,大約7分鐘后,一個3至4米深的鉆孔就形成了。而令人稱奇的是,在角度定位裝置幫助下,所有的鉆孔角度完全與隧道前進方向一致,注射混凝土也與巖層實現了有效粘接。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打設超前小導管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施工環節,也是開挖隧道的第一步。以前有的工人因為技術熟練程度原因,無法精確控制打設角度,容易造成掌子面坍塌。襄垣隧道恰恰以四五級軟弱圍巖為主,地質條件差,施工難度大。針對這一難題,項目部職工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創新,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研發出了這一全新裝備。“就多了一個角度定位裝置,成本不過幾十元錢,還能反復使用。”吳江華告訴記者,目前這個獲得國家專利的裝置已經在太焦鐵路全線使用。


    “我們現在一線作業工操作在小模塊工具的幫助下,都實現了施工作業標準化,打破了過去按經驗隨意施工的通病。”三工區工區長石正誼告訴記者,如今在扎鋼筋、打鉆孔和抬鋼軌這種不起眼的小工序中,越來越多的小模塊化工具正在幫助工人實現“精準施工”。在他的工區,已經應用有鋼筋層間距調節螺桿、止水帶卡具等近10項小模塊工具。


    新工裝改善了作業環境

    在隧道二襯混凝土養護施工中,如何做到水噴淋規范、無死角養護一直是業內老大難問題。在二襯混凝土剛剛澆筑脫模后7天內,必須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強度,確保不開裂。


    “以前是工人拿著水管對著墻上沖水,時間不固定,水壓小的時候也無法觀察是否養護到位。”項目部作業隊隊長李霖告訴記者,傳統養護作業需要至少3至4名工人換班養護。然而在襄垣隧道,記者卻看到了一套由項目部職工創新研發的“懸臂式混凝土半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幫助隧道實現了二襯混凝土無死角養護。


    只見轟鳴的隧道中,兩條12米長的“巨無霸”導軌緊貼隧道二襯拱頂,一簇簇濃密的水霧從噴頭中涌出,拱頂的混凝土面開始變得濕潤。巨大的導軌下方,是一部電動臺車,產生動力拖著導軌緩慢前進。


    2017年3月,項目部職工創新工作室14名成員各抒己見,最終由項目副總工程師鄧林形成設計方案及圖紙,交由鋼結構加工廠統一制造,前后不到一個月,就研發出第一代產品。后期經過現場施工不斷驗證,現在產品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有了這個設備,不但養護工作保證了,還有效降低了隧道內的粉塵濃度,保障了一線工人健康。”李霖向記者介紹說,在掌子面施工中因為爆破、挖掘等作業產生的大量粉塵可以被這臺設備有效沉降,讓隧道施工清清爽爽。


    記者了解到,這套懸臂式混凝土半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每隔兩小時可實現機械化噴淋養護,三年內預計節約人工成本近千萬元。


    鼓勵一線工人自主創新

    在襄垣隧道作業面,記者還看到了一輛由項目部職工自主創新的“半自動防水板掛設臺車”。臺車緩慢行走在隧道二襯作業面,車頂只有一名操作工,他手里拿著遙控器,輕輕一點按鈕,臺車下方的防水板就被滾軸抽到隧道上方,如同自動“刷墻”般鋪滿了隧道的水泥面。不到兩分鐘,臺車又繼續緩慢前行,開始下一次掛設。


    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要在國內鐵路隧道二襯施工中推廣機械化成套技術。于是在襄垣隧道,項目部將創新點聚焦在隧道施工業內比較頭疼的防水板掛設難題。


    “以前掛防水板需要4個工人抬到隧道臺車頂部,耗時耗力不說,工效還低。”吳江華告訴記者,一天最多掛6米,人工掛還容易產生背后空洞,造成質量問題。而現在有了這臺“半自動防水板掛設臺車”,一個工人一天能鋪24米,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節約人工、材料損耗等成本1500余萬元。


    記者了解到,“半自動防水板掛設臺車”創意的背后,離不開項目部鋼結構加工廠一線工人康彥峰的創新。2017年5月,在得知項目部遇到這一技術難題后,一家河南企業主動找上門來,開出22萬元制造一輛臺車的高價,希望與項目部達成長期合作。面對廠家高額報價,項目部幾經討論,決定自行研發制造,發動全體職工開展專項攻關。


    得知一向熱愛工地“草根發明”的康彥峰很想接下這一任務,項目部許諾“你盡管放手去干,失敗了項目部買單”,同時為他提供了最好的環境和條件。面對鼓勵和支持,康彥峰開啟“頭腦風暴”模式,每天穿梭在工地和工作室之間,不到兩個月就制作出臺車樣品。為了盡快完善設備功能,他每天都要來到施工現場與農民工交流,聽取設備使用反饋意見,對設備進行升級更新。


    如今,襄垣隧道工地上正在使用的八臺“半自動防水板掛設臺車”已經是康師傅制造的“3.0版本”,平均一臺車造價不超過5萬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

    隧道工程噴淋系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