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舉辦3D打印的先進技術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學術研討會。會議邀請到中南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廖勝輝教授、山東省增材制造工程技術中心主任蘭紅波教授、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來慶國教授、上海同濟大學附屬醫院數字骨科醫師張英琪等專家。山東省醫學會再生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大學人體器官再造研究院副院長、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基因與免疫治療中心主任唐東起教授主持會議。
蘭紅波做出題目為“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及應用”的講座,詳細介紹了微納3D打印的發展背景及進展,展示了微納3D打印技術的應用領域。其中,微納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應用引起了在座臨床醫生及科研工作者的極大興趣,并針對臨床尿道狹窄疾病、平衡講解速度與新組織形成速度、功能梯度材料應用及動物實驗檢驗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廖勝輝介紹了由中南大學E3D數字醫療與虛擬現實研究中心的“E3D數字化醫療三維設計系統”,該軟件系統創新點在于能對多模態影像數據(包括CT、MEI、DSA、B超等)進行配準,并能進行二維與三維的多模態融合顯示;能提供高精度的醫學組織三維模型重建功能,清晰顯示復雜結構空間關系;能提供方便的輸入與輸出接口,能與醫院現有的CT、MRI、DSA、B超、3D打印設備等多種儀器設備的輸出或輸入口進行方便對接;能直接進行個性化三維解剖測量和手術方案設計。他現場通過視頻教程向與會專家展示了軟件的便捷操作。
張英琪展示了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實例包括鎖骨骨折、骨盆骨折、手書導板應用等,詳細介紹了3D打印模具在臨床上的操作流程,從最初的影像數據資料到模型設計構建,再到模型打印,最后再根據模型進行手術設計規劃和術前準備(如:鋼板預彎),他表示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來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感染率,因此該技術在臨床應用有著非常大的前景和應用潛力。
來慶國介紹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3D打印臨床應用案例,包括下頜骨斷裂、眼眶斷裂修復、全口種植牙、耳畸形等個性化定制方案,運用該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解決過去比較棘手的臨床案例。同時,他特別分享了醫院國際首例低齡兒童的下頜骨缺損3D修復重建手術的案例,展示因腫瘤切除出現的缺大面積缺損和病理性骨折的修復。他表示,當前3D打印技術在口腔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兒童的種植體與個體發育的同步問題,生物打印中血管的供血問題等等。
此次會議將軟件、設備、臨床方面的專家匯集在一起,充分挖掘醫工領域的學術基礎和臨床需求之間的潛在合作方向,將科研成果得到更大的應用,解決臨床中困難點和痛點,努力打造3D打印醫學應用的行業標桿,推動我國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也促進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與國內專家的交流,為下一步3D打印的醫工合作指明方向,為產、學、研全鏈條的學科交叉打下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