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環股份發布邊長210mm超大硅片“夸父”系列產品,這也是其連續神秘兩周給市場交出的一份“大禮”。出乎意料的是,部分業內人士短時間內并不看好。此外,當天二級資本市場似乎并不買賬,股價大跌9.09%。
而與之同步的是,8月5日,另一單晶龍頭隆基股份(601012.SH)則宣布主推166mm大硅片,并稱之“大有所為、大勢所趨”。兩家單晶巨頭一前一后召開盛會紛紛聚焦大硅片,一時間讓行業彌漫著一股空前的火藥味兒。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大硅片是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不過210mm硅片的推出并未考慮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協同度,目前該產品尺寸超過了現有設備的兼容水平,尤其下游電池和組件廠商要面臨新一輪設備更新,并不利于市場化推廣。
對此,中環股份方面在8月22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10mm(12英寸)硅片在半導體行業已經推廣很多年,技術領先地位毋庸置疑。大硅片從半導體轉移到光伏領域,也希望給行業帶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雙重利好。只不過目前業內受技術或設備等客觀因素限制,暫不能接受12英寸硅片,但是這在未來肯定是一個主流發展方向。
神秘“夸父”遇冷?
中環股份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發布新產品絕非噱頭,中環210mm大硅片在半導體行業已經推廣了很多年,技術領先地位毋庸置疑。
中環股份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2007年4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實際控制人為天津市國資委。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圍繞硅材料展開,輻射光伏和半導體兩大行業,主要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硅片、電池片、組件和電站等。截至2018年,公司光伏業務營收占比已超90%。
8月2日,一向低調的中環股份發布一則公告,吊足了行業的胃口。公告稱,8月16日將會發布新產品,且新產品涉及百余項已申報專利(已部分受理)及自有知識產權技術,通過重大技術突破實現新產品迭代,為全產業鏈客戶貢獻價值,推進全球光伏產業平價上網,可能對行業發展速度、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兩周之后的8月16日,中環股份發布邊長210mm超大硅片“夸父”系列產品,不過意外的是,當天股價卻下跌9.09%,似乎新品并未在二級資本市場獲得認同。業內多位組件企業負責人認為,中環股份發布的所謂的顛覆性產品在業內大打折扣,該公司此舉大概率為了吸睛,贏得自身募資需要。
記者注意到,中環股份在8月6日發布了2019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二期)的公告: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公開發行規模不超過6億元債券,期限為6年。
不僅如此,8月16日當天,恰逢公司匯安基金-北方工業資產管理計劃、中芯海河賽達(天津)產業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匯安基金-外貿信托增遠匯瀛1號資產管理計劃和程東海3個股東限售解禁,共解禁390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40%。因此,不少投資者質疑公司借發布新品配合機構出貨。
不過,對此中環股份進行了否定,稱新品發布是公司不斷引領光伏行業突破現有成本與效率制約的重要進程,將推動產業鏈制造理念、模式變革,與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無關。
與此同時,8月22日,中環股份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發布新產品絕非噱頭,中環210mm硅片在半導體行業已經推廣了很多年,技術領先地位毋庸置疑,該尺寸硅片應用于光伏領域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產品發布后的下一個交易日(8月19日),中環股份股價大漲10%,報收11.99元/股。
產業鏈協同的憂慮
“如果不考慮短時間產業化,210mm大硅片在未來行業發展中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事實上,中環股份新品發布在光伏行業引起了諸多討論。
記者調查發現,中環股份發布的210mm新品短期不被業內看好的主要原因是,該產品并未考慮整個光伏產業鏈協同,目前該產品尺寸超過了現有設備的兼容水平,尤其下游電池和組件廠商要面臨新一輪設備更新,費用昂貴,且增大尺寸帶來的成本下降在覆蓋新購設備的成本方面并不劃算。
光伏制造設備供應商博碩光電方面向記者表示,當前行業硅片規格多為156.75mm產品,且設備研發和客戶采購均趨向大硅片,166mm已達目前設備允許尺寸的極限,而適合210mm硅片的電池和組件生產的解決方案尚未在市場開始推廣。
與此同時,記者以采購者的身份向制造設備供應商先導智能咨詢210mm電池和組件解決方案時,對方表示以前探討過210mm解決方案,不過對于電池和組件企業而言產線改動太大,因此市場上尚無采購方。不過,這種方案對于設備商而言并不難,只要有版型都可以做。
在業內看來,目前210mm硅片僅僅停留在概念端,在電池、組件和電站終端都面臨著重要挑戰。某一線電池和組件高管張天佑(化名)向記者分析,首先,光伏制造設備廠商沒有210mm尺寸的現成解決方案,量產會受限;其次,電池端的碎片和良率也是問題,基本不可能支持薄片化趨勢;第三,基于210mm硅片的組件,重量大幅提升,可能拉升項目安裝成本;第四,電站組件尺寸過大也會增加機械載荷和隱裂風險。
那么,既然業內尚無產業化基礎,產品又很難在短時間實現大比例推廣,中環股份為何要推出?
“如果不考慮短時間產業化,210mm大硅片在未來行業發展中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率。當然,該新產品也彰顯了企業在半導體和光伏行業單晶硅片的尚無法媲美的技術研發實力與領先地位。”一位業內專家認為。
從事光伏近十年的業內人士王磊(化名)認為,中環股份選擇硅片210mm路線可能基于兩點,一方面目前156.75mm、158.75mm產品已經成為紅海,可預見明年常規尺寸的硅片產能會過剩,要生存下來,走差異化路線也成為一種戰略方向;另一方面,中環股份業務涉及半導體和光伏兩大領域,大尺寸硅片和半導體尺寸的相近化,對于包裝、運輸、倉儲等各方面的統一化管控,或許有一定優勢。。
對于上述種種猜測,中環股份方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從半導體發展脈絡看,12英寸硅片在國外已經實現量產,未來在光伏產業也會一樣。大硅片在光伏行業是必然發展的趨勢,只不過受現有設備等各方面客觀因素限制,短時間210mm硅片不為市場接受。一些企業并沒有考慮從實際市場角度出發,但是從技術角度不能僅僅追逐眼前的利益,不能固步自封。
中環股份相關資料顯示,同樣的144半片(72塊切半)組件,電池按22.25%計算,M12(硅片邊長210mm)P型PERC60片半片組件較M2(硅片邊長156.75mm,直徑210mm)72片半片組件功率高出200W,組件轉換效率高0.91%,達到20%以上,疊加高效電池,功率可突破610W。新產品預計降低BOS(初始投資成本)0.4元/W以上,度電成本降低6.8%,有效推動全球光伏平價市場發展。
尺寸之爭
毫無疑問,硅片尺寸增大是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不過硅片尺寸標準的缺失也給整個產業鏈發展帶來了一定困擾。
據了解,過去兩年一些企業為追求電池組件轉換效率和功率輸出,從而達到光伏領跑者項目的要求,開始在硅片尺寸大做文章。隨后,業內為追求組件功率目標,且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電池和組件生產線來降低生產成本,硅片又進一步朝著更大尺寸方向發展。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介紹,光伏硅片尺寸標準源于半導體硅片,目前已經歷三次變革。1981-2012年,硅片邊長由100mm和125mm增加到156mm;2013-2017年,硅片邊長從156mm變革為156.75mm;目前正在進行的變革是硅片邊長從156.75mm成為158.75mm方單晶和166mm大硅片。
隨著中環股份210mm尺寸的硅片推出,市場上不同規格的硅片變得更加多元化。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硅片尺寸包括156.75mm、157mm、157.3mm、157.5mm、157.75mm、158.75mm、161.75mm、166mm和210mm等。其中,156.75mm產品為市場主流,158.75mm產品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形成一定氣候,166mm產線也在不少企業計劃之中。
毫無疑問,硅片尺寸增大是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不過硅片尺寸標準的缺失也給整個產業鏈發展帶來了一定困擾。“這種標準不一的現狀不利于硅片、電池企業尋找采購方,易造成庫存積壓;同時,電池和組件設備提供商也不能全力開發新一代生產設備。”保利協鑫首席科學家萬躍鵬博士曾表示,規范未來硅片尺寸,形成全行業共同采納的標準,成為光伏制造企業共同的訴求。
8月5日,在論道“166時代大尺寸硅片”研討會上,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認為,站在行業角度,不同的標準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用的夾具、運輸標準都會不統一,這種局面會嚴重阻礙硅片業務發展,對行業總體降本也不利。因此,隆基股份提倡并推出新一代更優化的166mm硅片。
記者了解到,隆基股份還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組件端的全部切換。同時,愛旭、潤陽悅達等電池企業和天合光能、阿特斯等組件企業也計劃或已經在新產能上切換166mm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組件出貨量龍頭晶科能源主張158.75mm路線,也有意將硅片產能全部切換為158.75mm規格供應終端需求。此外,作為多晶代表企業保利協鑫,其鑄錠單晶產品目前也是以158.75mm方形尺寸為主,兼有少量166mm尺寸。萬躍鵬介紹,鑄錠單晶技術可以根據需求做不同尺寸的硅片,延展度比較大,包括210mm。
相比之下,對于中環股份為代表的210mm硅片,目前在實現市場化層面仍需要一段時間。對于硅片量產時間,中環股份方面也表示,從新品發布到量產仍需要做很多工作,現在尚不能確定具體時間,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等各方面因素進一步確定。
對上述尺寸之爭,王磊表示,156.75mm和158.75mm硅片將在2020年迎來血拼局面,隆基股份推廣166mm有利于差異化競爭。同時,與158.75mm硅片同等價格情況下,易于市場推廣,對增厚產業鏈環節利潤也更為有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