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將制造業作為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央廣網2019-10-14 我要評論(0 )   

    數字經濟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以及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正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

    數字經濟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以及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正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不過相較于在消費領域的應用和推進速度,我國企業和產業數字化轉型仍處于起步期,特別是制造業等領域數字化程度還有待提高。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部分,前者主要指信息通信產業,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后者主要指傳統產業由于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34.8%,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同比上升12.9個百分點。其中,產業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主引擎。2018年產業數字化規模超過24.9萬億元,占GDP比重27.6%。工業、服務業、農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8.3%、35.9%和7.3%。

    制造業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應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關鍵突破口。要將制造業作為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推動數字技術在制造業生產、研發、設計、制造、管理等領域的深化應用,加快重點制造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轉型。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制造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加強數字經濟戰略部署,構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政策體系。目前,關于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但總體存在體系性不強以及碎片化現象。需要從頂層設計上加強整合和更新,提高政策支撐能力。建立數據共享的激勵機制,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以工業互聯網為重要創新平臺,健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其次,加快推進以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戰略機遇,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適應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需要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全新產業生態,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升級,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動力。

    第三,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推動數字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全流程應用,形成協同設計、云制造、虛擬制造等新制造模式。鼓勵制造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開展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創新業務,優化個性化定制。打造一批行業云平臺和“上云”標桿企業,驅動更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四,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提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國際化發展水平。加快培育引進數字經濟重點領域跨界人才,特別是掌握工業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先進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數字化戰略管理、制造業全生命周期數據挖掘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通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制造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有利于形成生產、流通、消費“三位一體”的共享經濟生態鏈,拓展數字經濟新空間,不斷打造新增長點、新動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

    數字經濟數字化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