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從2016年中期開始向海外拓展,2018年‘5·31光伏新政’實施后,國內各大光伏企業紛紛瞄準海外市場,海外業務營收占比逐步提升。為了開拓海外市場,隆基股份的業務部門架構已由原來的國內和海外的簡單劃分,調整為按照更細的市場大區進行劃分。”隆基股份公司總裁李振國說。
隆基股份馳騁海外的同時,我國光伏行業迎來了海外市場的“大豐收”。
受市場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不足12吉瓦,降幅超50%,集中式電站新增裝機約為6.8吉瓦,同比下降43.3%,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約4.6吉瓦,同比下降61.7%。與此同時,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場表現亮眼,上半年全球裝機約47吉瓦,超出市場預期。海外市場的需求回升在去年已經顯現。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裝機約為106吉瓦,其中海外市場新增裝機約為61.7吉瓦,同比增長26.2%。
受海外市場帶動,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制造端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主要制造企業呈現出產銷兩旺局面,基本保持滿產狀態。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額達到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其中,電池片出口額大幅增長,出口量超過2018年全年出口量;組件出口額大幅增長,出口量約36吉瓦,同比增長近1倍。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龍頭制造企業下半年國際市場訂單充足,對于國內訂單,部分企業已經開始以訂單質量(價格和付款方式等)為依據,選擇性地進行接單。
“晶科一直秉持全球化均勻出貨,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原則,‘5·31光伏新政’之后,這一戰略大原則還是不變的,只是會在深度、廣度和密度上加強對新興市場的布局和開拓,鞏固在這些市場的地位。”晶科能源公司副總裁錢晶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目前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海外市場。
賽拉弗光伏系統有限公司總裁李綱表示,目前海外市場總體處于一個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歐洲和東南亞是今年海外市場增長的兩大亮點,美國市場需求在去年基礎上也出現了大幅反彈。在這些區域,公司都有布局,預計今年銷售額會有50%的提升。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除了市場全球化,制造全球化也能幫助有效規避貿易保護措施,公司未來的計劃是進一步加大全球化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一輪中國光伏產業的全球擴張不同,如今的海外市場客戶不僅僅關心價格,更關注產品的質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技術創新成為推動中國光伏產品“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近幾年,黑硅等高效電池技術在中國得到大范圍應用,N型雙面組件、異質結組件等領先技術正不斷走向成熟化,進而推動了中國優秀組件走向海外。
未來一段時間,海外市場仍將延續增長態勢。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今年全球需求預計為123吉瓦至149吉瓦。國際分析機構IHS對全球光伏市場預估同樣較為樂觀,預期將達到123吉瓦。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現在全球的光伏產業都在蓬勃發展,體量大的市場越來越多了,開拓好國外市場將顯著增強中國企業的預期、信心以及抗風險能力。
點評:光伏企業闖海外市場不能走老路
在國內光伏市場建設腳步放緩的時候,我們欣喜地看到,海外市場的蓬勃發展再一次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抓住機遇的同時,我們仍要警醒,理性看待海外市場,做好風險防控,畢竟面對上一次海外市場的機遇期,我們曾在歐美國家的光伏“雙反”中蒙受不小的損失。
從歷史上看,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新興市場,貿易摩擦頻發始終是國際光伏市場的常態,這給中國光伏產業“出海”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毫無疑問,面對光伏產業面臨的國際貿易問題,唯有提升競爭力才是應對的法寶。其中,質量是企業也是行業的生命線。在日益復雜化的國際競爭下,中國光伏企業應避免粗放型發展、體量競爭的老路,走高質量發展的路線,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取信于市場,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未來,全球光伏裝機增長將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中國光伏產業要想牢牢占據這些市場,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技術和全產業鏈協作方面的優勢,構建從組件制造到電站開發的上下游產業聯動格局,充分發揮上下游協同增長的優勢效應。
與成熟的歐美市場相比,新興市場多為相關產業不夠成熟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開拓市場時,更需要因地制宜,深入了解當地市場的氣候特點、政治局勢、法律法規,并發展本土團隊。從長期發展來看,企業單獨“走出去”可能遭遇困難,需要整個行業抱團協作,提高整體應訴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