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訊,近年來隨著國家集成電路規劃的持續推進,各地紛紛上馬晶圓制造項目,在大量項目不斷落地的同時,對“中國晶圓制造產能過剩”的擔憂言論也開始出現,中國的晶圓制造產能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長期存在晶圓制造與設計不匹配的“兩頭在外”的現象,據集邦咨詢測算,2016-2022 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代工需求本土滿足比一直低于 40%,并在 2018 年達到 30%的最低點,后期隨著大量先進制程產線的產能釋放,比例將有小幅的提升。
實際上,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的產能是無效供給過剩,有效供給不足;宣傳廣告過剩,實際運營不足。
現在新聞中統計的多條晶圓產線,很多甚至還只停留在計劃里、宣傳上;或者是小錢剛砸下去,僅僅起漣漪的階段。有些項目是“建設未動,衛星先行”、“只宣傳、不開工”、“只開工、不運營”。正是這些起不來的、忽悠的工廠,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產能,才造成了產能過剩的假象。
拋開國際公司的中國產線不論,假如只看國內生產線,產能分布也是結構性的,也要按照具體產線、具體產能甚至具體產品進行細致、深入地分析。即便是成熟產線,半導體產能也有“供給側”,也會存在部分布局產能過剩的同時而客戶需求的產能緊缺的某種局面。
毋庸置疑,中國仍需大力提升晶圓制造產能,但只有做到對產業和市場的深度把握,根據本地實際進行科學規劃,才能使晶圓廠成為真正的經濟引擎,亦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起到促進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