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人類最原始的能量來源,原始時期,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全部來自于太陽輻射所帶來的光和熱。縱觀歷史能源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人類文明奮斗史,能源在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副作用。隨著化石能源的大量應用,已引發了諸如氣候變暖、生態危機等很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伴隨著環境問題以及常規能源儲量的限制,人們發現只有以可再生為特質的能源,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理想能源選擇,此后便有團隊前赴后繼于去碳化、環保、可再生之路。其中光為綠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為公司”)便是放眼海內外,堅持踐行綠色發展的光伏新能源企業之一。

穩扎穩打10年營業額增長41.3倍
公開資料顯示,光為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太陽能(3.660, 0.03, 0.83%)組件生產基地。其業務主要涉及光伏組件的設計、制造和銷售,產品和服務涵蓋了從多晶硅鑄錠、硅片、光伏電池片、光伏電池組件生產、銷售的整個光伏行業產業鏈。
還記得2019年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的劇情嗎?面臨絕境,人類為尋找新家園,各國間結束爭斗、消除隔閡、建立全球聯合政府,不顧一切逃離太陽系,只為延續子孫萬代生存的希望。而在現實生活中,人類也正因“能源”與“環境”等共性問題,在世界范圍內聯系的越發緊密。
事實上,盡管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能源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但全球能源結構朝著高效、清潔和多元化方向轉型的速度并不慢,多個國家和企業不約而同地加快了向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體系的發展步伐。
據了解,目前國內發展10年以上的光伏企業并不多見,尤其是經歷過去年光伏行業“531”政策洗禮后,又有一大批光伏人離開了光伏行業。不過,這些變動對光為公司的影響似乎并不大,因公司在創立初期,便特別注重內外兼修這門功課。
眾所周知,影響光伏行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具體包括產品質量、專業人才以及企業發展的戰略方針等。光為公司海外負責人劉濤介紹稱,如今已發展11年的光為尤其重視產品、人才等公司發展成長中的重要影響因素。
光為公司在11年的發展中,始終堅持產品從生產到出廠,必須經過三次EL測試以保障品質。“光為在2019年被中廣核評為四星供應商,足以從側面對品質進行佐證。”光為公司海外負責人劉濤補充說道。
“賢才出,國將昌”優秀的人才在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都起著頂梁柱的作用。深知這點的光為公司借助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的區域優勢,光為公司積極吸取各地的專業人才,并通過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確保各個崗位都是專、精型人才。
在戰略方面,光為公司創立之初就堅持全球布局、國內外同時發展的策略,目前光為公司的組件已經銷往歐美、澳洲、日本等多地。數據顯示,成立于2008年12月的光為公司,2009年營業額為3千萬元,到2018年營業額增長到12.4億元,10年間其營業額增長了41.3倍。
實際上,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公司的三期項目。其第一期項目在2009年9月建成投產;二期項目于2011年4月底建成投產;第三期項目于2019年12月建成投產。其中,第三期工程已不僅是產能擴充,也是產品技術、種類的擴充,建成投產后公司擁有了生產雙面雙玻組件、大尺寸電池片組件、多主柵等高效組件的能力。
未雨綢繆光伏“出海”空間廣闊
人類發展至今,環境問題、氣候變化等生態問題日益嚴峻,去碳化、綠色環保、可再生能源已逐漸成為未來發展中能源選擇的方向,而光伏行業正是綠色環保產業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1.9019億千瓦。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節點,“十四五”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藍圖正越來越清晰。業內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將真正成為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品種。
其實早在2013年,國家能源局就公布了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涉及7省5市、共18個示范區項目,其中河北省高碑店就是示范區之一,而2014年建成的白溝屋頂10MW分布式電站,隨即成了當地示范區的典型案例。
光為公司海外負責人劉濤介紹,示范區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在省級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門及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些電站項目,這也是國家倡導、支持建立的分布式項目,為國家發展工商業電站做出了示范。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也已成為人類的共同追求。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每年平均還需要增加逾300GW可再生能源產量,預計2019年至2024年期間,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將增長1200GW,增幅達到50%,太陽能將成為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擁有電池和組件生產車間的產品制造商,自創立之初便已著手布局海外市場的光為公司,目前國外出貨比例各占約50%;同時其產能穩步擴充,今年達到1.5GW,短期內規劃達到2.4GW,遠期規劃為3-5GW的產能。
“光伏行業是一個受政策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光為公司海外負責人劉濤說,隨著光伏行業的迅速發展,產品、技術逐漸成熟、成本逐漸下降,在國外的一些地方,現在光伏電廠發出來的電已經和煤電廠、火電廠發出來的成本基本持平了,有的地區已近低于煤電的發電成本,而且光伏發電更加的環保清潔,隨著技術的逐漸升級,未來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這也是光為現在為什么投產第三期,因為公司要擴大產能,去搶占更多的海外市場。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光伏行業年會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指出,結合當前中國光伏行業在新增裝機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光伏制造端出現逆勢增長,這很大程度得益于國內企業積極“走出去”的戰略,使得海外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今年1-10月,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177.4億美元,超2018年全年總額,同比增長32.3%,創歷史新高。而光為公司正不斷為開辟更廣闊的、有利于環境再生的可持續新能源發展空間而努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