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新在上海主板上市的功率半導體制造企業斯達半導再度封住漲停。中一簽賺10萬的故事,又一次在A股上演。2月4日,斯達半導新股上市,開啟了連續漲停之路,股價最高達163.9元,中簽股民一簽掙了15萬多。
3月4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公司關注到有媒體報道關于公司股票可能存在游資參與炒作的現象,特別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截至2020年3月4日,公司動態市盈率為189.75倍,明顯高于行業平均值,公司所屬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行業動態市盈率為87.72倍。
為什么這家公司這么牛?可能是斯達半導正趕上了半導體的股市風口。最近,互聯網、5G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芯片國產替代成為趨勢等預期推動了芯片半導體股的整體上漲。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有7省市累計推出超25萬億元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同時5G等新基建的概念也被反復提出。關于今年投資的方向,有關專家表示,將會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1、隱形冠軍:國內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IGBT模塊供應商
據公司官網介紹,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一家專業從事功率半導體芯片和模塊尤其是IGBT芯片和模塊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于浙江嘉興,占地106畝,在上海和歐洲均設有子公司,并在國內和歐洲設有研發中心,是目前國內IGBT領域的領軍企業。
斯達半導體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實現了IGBT芯片和模塊的產業化。根據2019年國際著名研究及咨詢機構IHS最新研究報告,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IGBT模塊市場排名第八,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IGBT模塊供應商。
IGBT是什么?簡單說IGBT是能源變換和傳輸的核心器件,俗稱電力電子裝置的CPU,下游應用范圍廣。IGBT屬于半導體產品,在家用電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軌交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新預測顯示,全球汽車電動化用IGBT模塊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3.5%。而目前國內IGBT供需差距巨大,國產量僅為市場銷量的七分之一。
2、國產替代:打破國外跨國企業長期以來對IGBT芯片的壟斷
集邦咨詢數據稱,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工業領域的需求大幅增加,2025年中國IGBT市場規模將達到522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達19.11%。目前,全球IGBT市場被英飛凌、三菱等國外巨頭主導,國內90%市場依賴進口,未來國產替代需求巨大。
IGBT模塊的核心是IGBT芯片和快恢復二極管芯片,斯達半導體自主研發設計的IGBT芯片和快恢復二極管芯片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內IGBT行業的龍頭,目前斯達半導自主研發的第二代芯片(國際第六代芯片FS-Trench)已實現量產,成功打破了國外跨國企業長期以來對IGBT芯片的壟斷。
一般來說,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的公司,在國內都有良好的前景,因為國內生產成本低,有很強的價格優勢。如果技術再過硬,產品質量跟上去,那就能打開一片天地。
3、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毛利率穩定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報告期各期間,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0066.38萬元、43798.24萬元、67536.77萬元和36644.98萬元。2018年1月到6月,公司實現營業務收入32453.70萬元。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月到6月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45.67%、54.20%和12.91%。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1月到6月,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7.97%%、30.60%、29.41%和30.24%,其中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7.95%、30.48%、29.20%和30.05%。公司的毛利率高于士蘭微,華微電子,逐步趕超揚杰科技,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于較高水平。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各期末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865.59萬元、3841.05萬元、4904.47萬元和2324.81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3%、8.77%、7.26%和6.34%。
公司2016年末至2019年上半年末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6.47%、44.07%、40.55%和41.44%,整體上有所下降,說明公司的償債壓力有所減輕。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于揚杰科技,但總體上低于士蘭微和華微電子,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于中間水平。
4、博士希望做成中國市場第一名,世界第二名
沈華博士是名列國家第三批“千人計劃”的專家,現任斯達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董事長沈華夫婦持股比例44.54%,目前公司總市值達242億,那么沈華夫婦持股市值達到107億以上。
據披露,沈華為斯達控股的董事長,1963年出生,美國國籍,高級工程師,于1995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學博士學位。1982年7月至1983年8月任杭州汽車發動機廠助理工程師,1986年7月至1990年6月任北京科技大學講師,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任西門子半導體部門(英飛凌前身,1999年成為英飛凌公司)高級研發工程師,1999年8月至2006年2月任XILINX公司高級項目經理,公司設立以來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目前兼任香港斯達董事、斯達控股董事和斯達歐洲董事長。
IGBT是一個很“燒錢”的領域,它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多學科融合交叉,帶有很大風險性的行業。當年沈華博士辭去美國的工作和優厚的待遇,與妻子胡畏(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回國創業時,幾乎是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斯達已經成為行業領先的IGBT模塊生產廠家。2016年,斯達的IGBT芯片和器件銷售額達4億元人民幣,并出口到歐洲,客戶中不乏像西門子、ABB這樣的大公司。
沈華博士為什么要回國創業?他說,一方面是國內有非常好的發展機會,自己也了解IGBT這個行業;另一方面是很想在自己的祖國做一點事情。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從2004年開始調研。我在之前工作的公司負責亞洲項目,基本每一兩個月回國一次,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不少電焊機行業和變頻器行業的朋友,并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國內很難購買到IGBT模塊,國內基本沒有一家能自己制造IGBT模塊的企業,而在國外這已是一種很普及的產品。我國政府也曾多次支持這個項目,每次投入大量資金,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都沒有理想的結果。”沈華博士說。
說起創立斯達半導體的初衷,沈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1995年加入西門子的時候,經常去德國,西門子總部位于慕尼黑的一條街上,房子也非常古老,有100多年歷史,為什么他能做得這么好、這么久呢,因為西門子不是一個單一產品的公司,他們涉及到很多領域,并且自始至終都有投入最新的技術開發,ABB、三菱等公司同樣也是這種情況。現在我們建立斯達半導體,目標也并不限于這一小塊,我們想看看我們這個在國外、國內生存發展了很久的團隊,能否用集合了中外文化的思維做一番大事業。
“我們希望能把公司做成中國市場的第一名(具體目標是占中國市場50%的份額),世界第二名。”沈華博士在面對斯達近期和未來的提問時如是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