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如何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2020-03-23 我要評論(0 )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人說今年是大疫之年,新冠疫情的出現讓人恐慌,不少企業選擇了延遲復工,這使得企業停工減產,受到巨大挑戰。不可否認的是,新冠疫情對中國制...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人說今年是大疫之年,新冠疫情的出現讓人恐慌,不少企業選擇了延遲復工,這使得企業停工減產,受到巨大挑戰。不可否認的是,新冠疫情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制造業既不是藍海也不是紅海,而是大海。制造業既不是朝陽也不是夕陽,就是太陽?!敝兄浦菐煅芯吭涸洪L新望在第五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致辭演講中如是說。

    探究制造業的發展出路,首先必然要回歸到制造業目前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在《中國制造前沿大講堂》一書中指出,目前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障礙和困難大體有3個: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滯后于消費、需求的升級。第二,科技創新現代金融開放驅動存在約束。第三,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之間存在脫節。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現代金融開放驅動還存在體制機制的約束,不同地區的研發強度差異很大。比如,中部、西部較為發達的地區,其研發強度為1.2~2.4。研發強度最強的當屬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這些地區普遍都在2.4以上,北京5.96,上海3.82,天津3.1,江蘇2.66,浙江2.43,而要想進入創新階段,這些地區需要持續10年保持相當水平的投入創新。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制造業解決了一個重大問題,即轉到市場經濟上來,這使得中國制造業做大。到了現在,還有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即如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市場中占領制高點,這是做強的關鍵。

    在占領市場方面,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波,提供了自己的思路。他在《中國制造前沿大講堂》一書中認為有5條思路:其一,資源利用的效率、效益比較低,必須積極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二,提高創新能力,尤其是要建立聯合創新的機制。其三,要優化人才供給,其四,中國要不斷地開放。其五,政府要為制造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尋求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展望中國經濟的未來,有一個重要的角度是從存量市場上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工業化進程和伴隨工業化進程的資本積累已經基本完成了,中國經濟增長不再依靠投資驅動,增量放緩甚至消失,開始轉向存量階段。而在存量市場,最為關鍵的是企業創新。因此,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尤其處于非常時期,企業創新顯得更加重要,它成為企業能夠突出重圍,實現持續發展,贏得未來的最重要因素。

    許小年指出,創新有顛覆性創新和改進式創新兩種,前者主要來自新型科技公司,后者主要來自大公司。制造業也能從中得到啟示,無論是大企業還是新型企業,都要在技術上尋求突破,完善研發體系,將創新重點放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產品開發上。同時注重產品的轉化,及時將技術轉化為產品,獲得商業上的收益。

    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然而危機與機遇并存。只有把創新做足,把眼光放長遠,緊盯市場,才能尋求長久發展,這可能是最近疫情形勢給制造業最直接、最深刻的啟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技術光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