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美國對自身利益開始越發看重。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美國對中國也采取了諸多的限制措施。在半導體領域,美國的行動更是積極,不僅要求更多外國半導體公司赴美建廠,還禁止這些企業與中國展開合作。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3家中國企業及機構被美國列入了“實體清單”。即使如此,美國依然在抓緊時間對中國進行圍追堵截。不久之前,美國就再次對一出口規定進行了修改,只要是使用了美國設備和技術的外國公司,都必須要在得到美國許可的情況下與中企合作。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如此發力,顯然是想將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芯片供應鏈徹底切斷,從而阻礙中國的發展。
令美國沒想到的是,即使采取了諸多行動,也并沒有對我國產生多大的影響,甚至我國如今還揚眉吐氣了一次。根據日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的《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統計》報告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中,中國的出口額已經達到3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全球半導體市場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無疑意味著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
中國半導體能夠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可見中國半導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除此之外,我國華為企業也并非是走投無論。對于我國目前還無法滿足要求的部分,通過加大和韓企三星與SK海力士的合作,華為依然可以購買到足夠的內存和閃存芯片。畢竟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選擇聽從美國的命令。
韓國與美國雖然是盟友關系,但對于與華為的合作,韓國一直是非常支持。華為在5G領域有著極大的優勢,在進行5G建設時,韓國也是相當積極。讓華為得到正常的發展,對韓國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況且華為向韓國下達更多的訂單后,韓國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當然即使如此,我國也必須要努力在半導體領域掌握更為先進的技術。
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方面,半導體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無論從科技還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發展也都非常重要。若是失去國外芯片的支持,國內幾乎所有民用領域的電子產品升級都將會受到限制,因此近些年來,芯片行業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國的戰略產業。雖然國產芯片良品率不夠高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我們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取得突破,甚至是打破西方的封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