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牽頭組織開展高分七號衛星激光測高儀在軌檢校試驗,并完成了激光測高儀首次在軌檢校。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研制的高靈敏度激光脈沖感應探測器為高分七號激光測高儀的參數優化提供了數據支持。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是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高分辨率立體測繪衛星,搭載1臺雙線陣相機和1臺激光測高儀,其中激光測高儀配置有2波束的1064nm激光,可對地形條件復雜的地區進行測繪,在少控制點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衛星的高程定位精度。
高分七號衛星搭載了我國第一臺雙波束對地觀測激光載荷——激光測高儀,以輔助光學影像實現衛星立體測圖這一重大工程任務。安光所光學遙感研究中心針對高分七號衛星激光測高儀在軌檢校需求,研制了激光脈沖感應探測器。為了精確測量激光測高儀地面光斑的能量分布,設計了多能級定量化能量采集系統。為了保證激光測高儀的野外成功實驗,探測器進行了雜散光濾除和野外適應性設計。
在試驗現場布設了2000多套高靈敏度激光脈沖感應探測器,成功捕獲了高分七號衛星激光測高儀的對地測量光斑,獲得了激光光斑的形狀和能量分布。為高分七號激光測高儀的參數優化提供數據支持,以充分發揮激光測高的精度優勢。
本次檢校,激光探測器的布設范圍達到16萬平方米,外場試驗人員超過150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衛星外場檢校驗證工作之一。激光測高儀的成功檢校,將為激光檢校參數的計算提供高精度的控制,有效保障高分七號衛星測繪精度的實現,提升自主高分衛星對自然資源主體業務的支撐服務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